发展绿色优势产业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

作者:镇坪县政协经济科技委员会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日期:2006-06-28 10:41

 ——对镇坪县发展药畜主导产业情况的调查

 

 

中央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是新形势下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方向,其本质内涵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围绕生产发展产业建设这一主题,组织部分委员及相关部门同志30余人,采取点面结合,走访座谈实地察看的方法,历时20余天对镇坪药畜发展情况进行了调查,旨在促使药畜真正成为镇坪的主导产业,在新农村建设经济发展中起到产业支撑作用。

 

镇坪药畜发展现状

 

2006年5月,镇坪县发展药材11.2万亩,其中“三木”药材60000亩、玄参22434亩、青蒿8324亩、绞股蓝1899亩、黄连3008亩、云木香3181亩、其它品种8522亩;生猪饲养量达到9.45万头,山羊饲养量达到2.13万只,牛2487头,家禽饲养量达到23.2万只。

调查发现,药畜目前虽然未达到产业支撑的目标,但却在起步的基础上有了一个新的开端。

一、各级政府服务于两大产业的意识正在提高。全县10个乡镇按照县委、政府工作部署,瞅准了生产发展是新农村建设这个核心,将药畜发展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在前几年发展的基础上,2006年全县药材专业村、畜牧业强乡(镇)、一村一品、典型大户逐渐凸显,出现了能人大户重点种养、千家万户普遍种养的格局。药材以适销对路的镇坪地道药材玄参、黄连、云木香、冬花为主,订单药材以青蒿、绞股蓝为发展重点。青蒿生产由营销大户与正大制药有限公司签订了8000亩的种植合同,每公斤不低于8.5元的价格回收。绞股蓝生产由营销大户与北医大签订了2000亩种植合同。畜牧产业以县美味佳公司、地道腊肉厂为依托,同时通过民间渠道广泛与毗邻市县联系,扩大销售市场,推进产业发展。

二、典型示范引路,科学种养的势头正在兴起。全县2006年建立药材示范点22个,种植药材10亩以上378户,其中种植50亩以上的15户。曾家镇的周良宗种植绞股蓝过100亩,预计年收入在10万元以上。华坪乡尖山坪村的刘大田,种植玄参、黄连、绞股蓝超过50亩,在他家形成了以药材为主要项目的家庭经济,年收入15000元,人均达2500元。全县建成10个正大模式养猪场,发展养殖大户200户,出现了应家坪种猪场、城关镇安家坝仔猪繁育厂、牛头店镇大河坪百头仔猪繁育厂、钟宝镇兴坪百头养猪示范点、农科所仔猪繁育场、上竹乡庙坝仔猪繁育厂等养猪典型。以典型示范带动了广大农户的种药、养猪的积极性。

三、强化服务措施,倾斜扶持发展的力度正在加强。县、乡、村建立健全了服务体系,县上成立有产业办公室、药研所、农科所、药材协会、畜牧兽医站,乡、村配有药、畜专干,村有兽防员,县乡两级组织为药畜发展积极做好协调服务工作。全县青蒿种植8000亩,免费供种资金达120万元;绞股蓝种植1899亩,补种款近9万元。县上对畜牧业发展实行扶持,建一个标准“正大模式”圈舍补助5000元;对配套饲养外三元杂交猪一批达100头的补5000元;对建圈、购仔猪可享受贷款贴息;对乡镇确定的养殖大户进行贷款贴息;对建外三元杂交仔猪场、二元杂交母猪达50头以上、年产外三元杂交仔猪1000头以上,按每头二元杂交母猪补助100元;养鸡大户可贷款贴息;连片种草30亩以上,免费供应草种。各乡镇也出台奖励政策,鼓励药畜产业的发展。

通过此次调查发现,在发展药畜产业中,还存在以下薄弱环节:一是药畜产业对新农村建设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不强,产业仍未形成规模,在GDP中所占份额不大,主导产业主导作用不强。二是药畜没有形成稳定的销售市场。三是县上的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不强。四是药畜发展科技含量不高,科研转化率低,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五是加工企业薄弱,产品的附加值收入不高。六是农民自我发展意识差,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弱。七是典型带动作用不强,以点带面作用不明显。八是乡镇政府转变职能效果不明显,服务功能、服务机制不够健全,服务不完全到位。

通过调查,广大群众普遍认为药畜产业应该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经济发展支撑项目。但要把两大产业真正做大做强,还需要有长远的科学规划、规范的种养技术、畅通的对口销路、有力的政策支持,才能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使镇坪的药畜产业形成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良性发展轨道。

 

药畜形成产业几点建议

 

一、发挥资源优势,发展地方特色。镇坪县总面积1503平方公里,现有土地面积10.39万亩,农民人均2.1亩,林地面积162.8万亩,人均29亩,天然绿色草地面积28.2万亩,宜种药面积35万亩。农民人均可种药面积6亩以上。镇坪气候宜药、宜畜牧,又是全国四大药带之一,素称“巴山药乡”。镇坪地道药材玄参、黄连、独活等驰名中外。玄参亩产量最高可达600斤左右,按现行市场价2.5元/斤,亩产收入可达1500元。黄连主要在中高山生长,品种以味连为优。可根据乡村农户占有荒山荒坡情况确定种植面积。黄连种植要与退耕还林、荒山植树造林有机结合,种植一亩黄连按生长5—6年计算,市场价格按50元/斤,亩产黄连200斤,年收入可在1500—1800元,适宜种药的乡村可形成规模发展。畜牧以杜洛克、长白、大约克为主的外“三元”杂交模式和以长白、药克、荣昌猪为主的内“三元”杂交模式,促使畜牧产业强村大户蓬勃发展。农户要按照“正大模式”操作,生产市场急需的无公害产品、绿色产品。饲养绿色“三元”杂交猪,是农民畜牧发展的目标。

二、建立科技咨询队伍,培训生产技术人员,加强县乡产业办公室力量。科技水平低和生产方式落后是制约药畜发展的主要因素。一是建议县上组建科技咨询机构,恢复乡镇兽医站,为全县的药畜产业发展开展科技咨询服务。帮助解决发展过程中农民自身无法解决的问题。包括相关政策、技术知识、资金扶持等方面的咨询,让农民在发展中有疑必答,有困难能解决。二是依托安康市与西安市科技合作为契机,通过各种渠道输送农民参加各类技术培训,掌握药畜发展的科技知识。三是加强县产业办公室的力量。将专业性强,业务素质高的技术人才,充实到产业办公室,负责做好全县的药畜产业发展。各乡镇也要设立药畜产业服务机构,配备专门人员抓好乡镇的产业工作。

三、抓好龙头企业,发挥龙头作用。药畜形成产业关键是探索市场与龙头之间如何“牵”的问题?思考龙头与基地如何“带”的问题。一是县制药厂要充分发挥药材龙头企业的龙头作用。要通过国家扶持项目,与外界科研机构联合攻关,确定一批具有发展前景后续药品开发项目。形成新药开发不断档,起到龙头企业有市场牵的作用。在新药临床试验期间,制药厂可与其他医药厂家联合,将镇坪农户生产的中药材进行初加工后对外销售,减少运输成本,提高销售价值。起到龙头企业带基地的作用。二是美味佳公司要理顺管理体制,按照独立的企业法人,股份公司《章程》运作。对现有的企业进行资产重组,将仔猪良种繁育、饲料加工、屠宰、冷藏和分割肉加工、地道腊肉厂和有条件的乡村、农户组成联合体,产品进行初加工后,由美味佳公司按照市场行情进行深精加工,形成规模,突出地方特色“品牌”,形成良好的利润分配体系,带动畜牧产业发展。

四、加强组织服务,形成良性互动。各乡镇应按照所处的区域、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地确定本村的药畜产业项目。政府做好典型示范和各方面的服务,要加强宣传引导和提高基层组织在新农村建设中的管理能力、服务能力、组织能力,要强化农民培训,选准药畜产业发展的切入点,充分调动农民发展药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使农民真正唱主角,形成政府、农村、农民在发展中良性互动的格局,努力做大产业规模,提高经济效益。

五、建立信息网络,培育销售市场。市场行情主要来源于信息。信息是产业规模的基础,是经济效益的窗口。开发优质信息,为农民发展药畜搞好服务已成为当务之急。首先抓好药畜信息的源头,建立起药畜信息机构,培养信息员队伍。其次,抓好信息的发布。疏通传播渠道,各信息网对收集的信息进行归纳,在县网站上发布。三是抓好信息的利用。有了好的信息就应该考虑如何有效利用信息。四是抓好信息创业延伸,一条好的信息就可以成就一个产业的发展。

组建药畜营销队伍,做好药畜产品的推销。一是依托县制药厂与外界大医药公司、药材市场、制药厂家的生产联系为纽带推销药材产品。在条件成熟时,建立镇坪药材市场。畜牧产品依托县美味佳公司实现年屠宰量10万头的规模生产,真正发挥畜牧产业的作用。二是发动营销大户、贩运人员的力量积极向外推销产品,与外地客商签订生产订单,以订单销产品,促发展。三是通过协会形式,组建县、乡收购站、点,便于药畜农户的销售。协会应按照制定的《章程》办事,组织引导会员创最大化利润。政府对药畜产业发展做出贡献的给予奖励,激励发挥更大的作用。

六、转变政府职能,做好协调服务。政府要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积极为农户发展产业出谋献策,为产品跑市场,签订单,找销路,当好宏观指导,为企业发展当好“红娘”,做好“牵”和“带”方面的协调服务。一是帮助农民理清发展思路,更新思想观念,药畜发展农民是主导者、实践者和最终受益者,政府是组织者、协调者、服务者。二是积极为农民提供及时、准确的市场信息,抓好农户、基地生产、企业生产销售、市场供需方面的组织、协调,把产品推向市场。三是通过抓试点、搞示范,直接向农民传授科技知识等措施,协调发展资金,落实扶持政策,解决农民在生产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为农民增收多思考。四是引导企业与农户形成“产权明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共同体,切实维护企业和农民的权益。通过这些举措,从而使药畜产业得到发展,经济得到快速增长,农民得到实惠,确保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一个良好的开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