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推行正大模式养猪促进畜牧产业突破发展

作者:平利县政协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日期:2007-04-30 10:24


                         -----政协平利县委员会关于对我县正大模式养猪的调研报告
   
    为深层研究我县畜牧产业突破发展问题,根据市政协对我县畜牧产业进行联动调研的要求,近期由政协财经委牵头,抽调部分政协委员和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对我县正大模式养猪进行了深入调研,调研组通过深入长安镇的中坝村、城关镇的纸坊沟村、三河村、八仙镇的狮坪村等部分正大模式养猪示范户和畜牧龙头企业实地察看,与养殖大户和镇村干部座谈,通过对比算帐,听取农业主管部门的汇报,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基本掌握了全县正大模式养猪的发展现状,潜在的经济效益,并针对存在问题提出了建议对策。现就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发展现状及主要做法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市委《关于加快畜牧产业发展的意见》,不但加大工作力度和投入扶持力度,把畜牧产业持续稳定发展的突破口选准在正大模式养猪和良种繁育两个重点上,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已显现出初步成效。据统计2006年全县已建成了一个规模较大的繁育中心,两个仔猪良繁点,40个良繁大户,当年新发展正大标准化养猪示范户51户,新建正大模式圈舍51栋5200平方米。当年仅正大模式养猪饲养量达到8000头,出栏5000头,户均饲养量达到150头,实现产值450万元,户均产值9万元,当年户均纯收入2.2万元。实现了良好的规模效益,为养猪产业的持续发展和标准化生产奠定了良好基础,也探索了畜牧产业突破发展的新路子,由此提升了我县畜牧产业的经营水平。2006年全县生猪饲养量达到30.5万头,出栏18.5万头,畜牧总产值达到2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36%。其主要做法是:
     一是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了由县长任组长,分管农业的副书记、副县长为副组长,相关单位为成员的畜牧产业领导小组,并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平利县畜牧产业工作方案》和扶持、检查、考核办法,把畜牧产业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点工作来抓,形成了上下一心谋发展,干部齐动抓畜牧的浓厚发展氛围。
     二是强力推进抓点示范工作。在实际工作中实行县乡分级抓点示范的工作办法,县委书记、县长分别包抓城关、八仙两个畜牧强镇。其它县级领导分别包抓5个重点示范村,乡镇领导各包抓一户正大模式养猪建圈示范户。农业局、畜牧中心负责抓好“一个生猪良繁中心,两个仔猪良繁点”和正大模式养猪的技术指导,做到对新发展的“正大”标准化养猪示范户基本上有专人技术指导,有专门技术资料,做到技术人员直接到户,技术要领直接到人。通过深入开展技术培训和各项服务工作,确保了示范户的建设质量和效果,提高了示范户应用养殖新技术的能力,大大提升了科技兴牧水平。
     三是切实加大扶持力度。仅2006年县财政在极度困难的情况下仍拿出100万元资金重点用于“正大”
养猪示范户和养殖示范村建设,县信用联社安排500万元的专项贷款扶持畜牧产业。对圈舍用地按生产性临时用地对待,对用地、用材手续实行从简办理,只收工本费。
     四是不断加大检查、督办、考核工作。县委政府年初制定了科学严格的畜牧产业考核办法,实行了平时检查、不定期抽查和年度检查验收相结合,并在年终奖惩兑现。通过严格考核兑现,有效地促进了我县畜牧产业的平稳发展。
     二、潜在的后发经济优势
     正大模式养猪,就是按照标准化饲养要求进行适度规模化的养猪生产。包括建设标准化圈舍、良种、配合饲料、科学饲养管理和疫病综合防治等五个方面的一项系统工程,从而实现圈舍、品种、营养、猪群保健、饲管技术五个方面的标准化,达到省工、省时、高产出、高质量、高效益的目的。通过调研发现它具有以下优势特点。
     一是通过对圈舍内部进行一定的处理,便于人工控制舍内环境,地面干燥、圈舍清洁卫生,冬季利于防寒保温,夏季利于防署,冬暧夏凉,有利于生猪饲养育肥。
     二是节约土地。传统养猪圈舍用地面积较大,每头猪占地大约3-4.5平方米。而正大模式养猪实行大圈饲养利用率高,每圈面积26平方米左右,养猪25头,每头占地仅1平方米,大大节约了土地。
     三是省工省时。正大模式养猪实行自由采食,自动饮水,管理非常方便,极大地降低了劳动量和劳动强度。如建一栋120平方米的正大圈舍,一次可养肥猪100头,每天仅需2-3个小时,一个妇女劳动力可以轻松完成。
     四是实现了高产出,高效益。传统养猪每年出栏1-1.5批次,一个劳动力年可养猪100头左右。而正大模式养猪每年可出栏2.5-3批次,由传统养猪6-8个月出栏,缩短到3-4个月出栏,一个劳动力年可养猪500头以上。同时正大模式养猪生长快、饲料利用率高,料肉比可由3.5:1提高到2.6:1,提高了出肉率,节省了饲料成本。从建成的正大模式圈舍使用效果看比较明显。八仙镇蔡家兵圈舍建成后及时进猪,饲养100天每头猪达180-200斤,料肉比达到2.6:1,日增重1.5斤,在年底出栏买了好价钱。潭仕武2006年建成正大圈舍后饲养量达到200余头,出栏146头,收入24万元,获利2.5万元。正大建圈每平方米成本约需200元(农村还会便利些),如建100平方米的标准圈舍需成本2万元,年养2.5栏猪,饲养量可达到200头左右,可使用15年以上,它虽然造价较高,但功能齐全,一步到位,节约了资源,非常实用,实现了省力化管理,非常适合农户家庭规模养殖,且生猪肉品的质量安全得到了很大提高。具有极大的推广价值和潜在的后发经济优势。
     三、值得研究的几个问题
    我县正大模式养猪已取得明显成绩,但要全面推广,实现畜牧产业新突破,尚需解决好以下几个突出问题。
     一是思想认识还没有完全到位,群众的主体作用发挥不够。主要表现在多数农户还没有从思想上认识到正大模式养猪的好处,过去那种传统的养猪为过年,养鸡赚油盐的小农思想意识还根深蒂固,因而群众的主体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仅停留在一般的抓点示范。小群体,大规模养猪的发展氛围不浓。
     二是资金投入严重不足,缺乏大发展的后劲。主要表现在部分有钱的人不想养猪,想养猪的人没有钱。多数农户的原始积累还未形成,资金短缺,底子薄。想养猪的人主要靠贷款,但贷款的难度大,利息高。极大制约了全县畜牧产业的大发展。特别是发展正大模式养猪一次性投入是很大的。以建120平方米正大圈舍,一次养100头猪为例,建圈成本2.5万元左右,100头仔猪成本需2万元,购饲料等流动资金至少需3.5万元,共需一次性投入8万元。一般农户建了正大圈舍就无钱购仔猪和购饲料,限制了农户的养殖规模和正大标准化养猪的推广。
     三是与新农村建设紧密结合不够,规划不到位。主要表现在有条件养猪的地方,村庄规划中无畜牧小区建设,导致部分想养猪而无场地。而大量的农户养猪都是传统的圈舍,既不科学规范,同时又浪费了大量的土地,且小而全,商品率极低。
     四是畜牧防疫保障体系不顺,防疫经费不足。全县乡镇防疫服务体系十分脆弱。兽医知识老化,报酬低下,后继乏人。同时,技术力量薄弱,全县仅有技术干部18名,其中乡镇仅有6名,且专业不专职现象普遍存在,难以发挥现代科学养猪的应有的技术指导作用,时而发生脱节现象。同时还严重存在防疫经费不足,全县每年畜禽强制免疫达110万头次以上,每头按1元算,全年共需防疫经费110万元,如果实行统一支付,全年至少需80万元以上,而目前全县实行统防统筹,但全年仅筹40万元左右。同时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滞后,不能满足规模养殖的需要。
     五是缺乏强有力的龙头企业支撑。专业合作组织和协会不健全,营销方式落后,市场信息不灵通,县上无大型收购和加工企业,导致畜牧业经营水平层次低下,附加值不高。
      四、实现新突破的对策建议
    (一)、深化认识、坚定信心。一是要充分认识到正大模式养猪是发展现代畜牧业的最佳选择。只有通过发展正大模式养猪,可使农户转变传统饲养方式而通过适度规模养猪,形成专业组、专业村,从而实现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生产。最终形成产业化格局;二是发展正大模式养猪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建设新农村核心先发展生产,使群众有一个稳定的增收渠道和路子。同时通过村庄统一规划建圈地块如养殖小区,又可结合改厕和沼气建设成正大圈舍,把排污降到最小,有利于村容整洁,农户通过适度规模养猪既增加了家庭经营收入,又通过沼气利用,节约能源。大量的沼液对有机茶,无公害蔬菜及其它农作物生产十分有利,从而实现农业的良性循环。三是要充分认识到发展正大模式养猪是实现畜牧产业突破发展的重要途径。从全县2006年畜牧产业总收入来看,生猪收入占76.6%,说明我县畜牧业收入主要以生猪为主。而通过“正大”养猪的推广,不断扩大农户的养殖规模,增加年出栏批次,就能迅速扩张养猪总量和商品率,大幅度地增加养殖收入和效益,必然会促进畜牧业突破发展。只有通过深化认识,加大推广力度,从而调动群众大力发展畜牧产业的积极性。
     (二)科学规划、稳步推进。一是建议全县正在兴建的25个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点和帮扶的8个特困村中,有条件的村都要从实际出发规划一定的正大模式养猪小区,并通过适度规模养殖,完成农户的原始积累后,再逐步扩大养殖规模;二是对农村大面积的分散式的传统养猪户,要根据地理环境和家庭劳力情况,适时进行旧圈改建,使之达到圈舍规范化,养殖科学化。
    (三)进一步加大畜牧产业的投入。近几年来,我县每年拿出一定的无偿扶持基金和信贷信贷资金扶持畜牧产业,使我县畜牧产业得长足发展。因此建议要继续加大投入力度,调整扶持重点。在原有扶持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每年拿出一定的无偿资金主要用于正大养猪模式的圈舍、良种、防疫体系和龙头企业重要环节的扶持;建议信贷部门要降低正大养猪贷款的门坎,每年按县上总体规划的正大模式建圈数量拿出一定数额的信贷资金和贴息贷款,用于支持正大模式养殖示范大户。建议县政府要进一步完善和落实一系列相应的优惠扶持政策。
    (四)理顺体制、强化服务。按照“强化县级、充实乡镇、提高村级”的原则,进一步改革管理体制,完善县、乡、村三级服务体系建设,提高技术服务水平。以县畜牧中心为龙头,充实技术人员,提高素质,搞好服务。不断完善乡镇兽医站建设,妥善解决乡镇站技术人员和经费投入问题。同时要健全村级服务站,提高防疫人员的报酬。要切实加强正大模式养猪的技术指导,做到每建一户都要有建设图纸,有专门的技术人员指导。要进一步抓好动物防疫工作,提高防疫密度,解决好防疫经费不足等问题。要不断完善和加强乡村养猪协会,不断提高养猪户的组织化程度。大力开展正大养殖新技术的培训和推广,努力提高养殖户的科学饲养水平。
    (五)抓好龙头,抵御风险。畜牧龙头企业是畜牧发展的关键。建议一是要充分发挥现有加工、贮藏、销售企业的潜能,要大力推广八仙覃春兰腊肉加工厂带动当地畜牧产业发展的好做法,好经验。在此基础上要整合分散的小作坊或经营个体,鼓励扶持形成骨干企业;二是要继续提倡支持发展农民贩运专业队伍,培植营销大户;三是计划部门要通过招商引资,发展一定规模的畜产品加工,饲料供应、良种繁育等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四是积极引导和发展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或专业协会,力争形成“龙头”连基地,基地连农户产供销一条龙的畜牧产业化格局。只有通过龙头企业的拉动,才能稳定和扩大养殖规模,抵御市场风险,实现最佳经济效益。
    (六)加强领导、实现新突破。建议:一是县委、县政府对正大养猪尽快制定五年的长远发展规划,明确任务、措施。并分年付诸实施;二是进一步落实抓点示范,以正大模式养猪的成功典型广泛加以推广,使群众看得见,学得会,真正成为农民尽快脱贫致富的骨干项目;三是继续完善有关扶持政策和考核、督办、检查等激励机制;四是建立健全生猪市场供求信息和疫病防治监测信息的通报体系,切实加强服务工作。确保正大模式养猪的全面推广,实现畜牧产业的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