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平利县长安镇中坝村畜牧养殖协会的做法
平利县长安镇中坝村畜牧养殖协会是根据兴畜富民的发展思路,由养猪大户自发组建的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组织。协会成立于2004年3月,近两年在各级领导的重视和县农牧部门的指导下,协会迅速发展壮大,会员由当初成立的20余户发展到120余户。面对机遇和挑战,协会不断深化服务,严格管理,促进了当地畜牧业发展,截至2007年5月,全村养猪80头以上的大户有12户,生猪存栏4000多头,出栏2500头以上,鸡1.8万只,白山羊400余只,牛3000余头,2006年协会产值首次超过百万元大关,达到156万元,较2005年畜牧产值80万元,增长95%。他们的做法是:
强化内部管理服务,为闯市场奠定基础
为了适应新形势,协会进一步健全了会员代表大会、理事会和监事会等组织机构。制定了章程,完善了“三会”制度和财务、协会的管理制度。同时,强化服务管理,严格按制度办事,全心全意为会员办实事、办好事。尤其在良种、饲料、防疫和饲养管理及市场营销等方面,协会管理人员各把一关,逐步形成了一套科学的管理机制,灵活的运行机制、严格的监督机制、互惠互利的利益机制,基本做到了“五个到位”。一是良种仔猪、鸡苗、引种和生猪人工授精到位。凡是会员所养的猪、鸡等,良种基本都是协会提供,母猪配种全部实行人工授精。二是优质饲料廉价供应到位。协会供给会员的养猪饲料比市场价低6%左右,降低了养殖成本。三是防疫指导到位。按季节和防疫程序要求,定期对会员进行防疫指导,提供可靠的防疫药品。四是科技培训到位。定期组织举办科学养殖技术培训或手把手现场指导,改过去的粗放饲养为标准化饲养。五是营销信息联系到位。通过协会销售部联系内外部市场,为会员提供准确的价格信息。
着力提高饲养水平,为闯市场赢得优势
为了更好地开拓市场,实现品质调优、效益调高的目的,主要抓好优良品种及科学喂养两个关键环节。首先从思想观念上不断更新。每年订阅科学养殖报刊杂志等各类专业书籍1000多元,为会员们学习及时掌握市场信息提供资料。其次坚持淘汰劣质品种、引进优良品种。协会在认真考察的基础上,2005年先后从四川、西安等地引进100余头纯种基础母猪和4头优良种公猪,每年为会员提供良种仔猪300余头。再次加强圈舍建设。全村建立正大原理圈舍12个,使养殖业逐步向强村大户的小区化发展。
抢机遇培殖大户,以点带面促发展
2005年中坝村被县上列为畜牧产业重点示范村和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市、县分别派来驻村领导包抓畜牧工作,从政策、项目、资金和技术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扶持和帮助,协会积极配合市能源站及县畜牧中心和镇政府包村领导与村组干部统一思想,行动一致,相互配合,积极为会员制定规划,设计方案、协调土地、争取信贷资金,组织学习参观和技术培训,极大调动了会员发展畜牧产业的积极性。现在,全村养猪80头以上的大户有12户。如中坝村会员廖哲海、廖哲友兄弟俩,哥哥廖哲友原本从事经商,通过协会的动员,2004年开始养鸡,从起初的300只发展到现在年出栏商品鸡8000余只,年纯收入3万元,弟弟廖哲海原来从事酿酒,酒槽喂猪,2005在协会的帮助下,新建正大标准化猪舍200余m2,通过学习科学养猪技术,使猪的出栏时间缩短一半,养殖效益大大提高。2006年出栏商品猪300头,纯收入6万多元。今年他又计划再建一座标准化猪舍,达到年出栏500头以上育肥猪的能力。
加大技术服务力度,保证产业健康发展
在2005年全国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中,协会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聘请安康农校畜牧专家及县畜牧中心建立合作关系,大力开展疾病防治、技术培训、巡回指导活动,既解决了生产过程中一系列技术问题,也使会员掌握了科学饲养技术,协会特别重视疾病防治工作,采取有效措施定期免疫和消毒,保证了产业的健康发展,从2006年到今年5月在禽流感及“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爆发时期,截至目前协会所有会员饲养的畜禽未发生类似性疾病。
经过两年多的运作,协会的服务基本涵盖了整个畜牧产业的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实现了五个统一,即统一提供良种、统一技术指导、统一饲料供应、统一疾病防治、统一联系销售。但协会才刚刚起步,也存在干少问题函待解决,比如内部的组织分工、帐务财务规范及市场营销拓展,会员的发展资金不足等,有望上级有关部门协调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