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面对困难不动摇,坚持不懈抓养猪
1988年,我从原安康地区养猪场购买了一头母猪,我起早贪黑上山打猪草,用麸皮、谷壳掺配玉米精心饲养,当年出售仔猪16头,收入1280元。谁想,刚刚尝到了养猪的甜头,1990年却出现市场疲软,猪价暴跌,近百头猪无人问津。市场的沉重打击几乎使我陷入了困境,但我养猪的信心并没有动摇。在冷静的分析原因后,我决定在降低饲料成本上下功夫,随后,我投资5万元,建起小型酿酒和粮油加工厂,走酿酒、加工、养猪综合发展路子,经济效益明显提高,我养猪的规模也逐年扩大。到了1997年出售商品猪300头,纯收入3万多元,同时,日产白酒1.2吨,日加工农副产品4吨,酿酒、加工每年还有2万多元纯收入。
二、在实践中学技术,精心细致抓管理
我只有小学文化程度,起初养猪不懂技术,沿用的是传统的饲养方法,经济效益较低。实践使我领悟到,养猪要致富,技术是关键。通过订阅科技报刊,购买养猪书籍,坚持自学养猪知识,并聘请技术干部进行现场指导,在长期实践中,摸索积累了自己的一套饲养经验。主要是:第一,引进繁育优良品种。始终把优良品种的引进和繁育放在首位,不惜任何代价,先后多次从市种猪场、汉中、西北农学院等地购买优质纯种猪,实行自繁自养。第二,实行配方饲料养猪。利用酒糟、麸皮、谷壳、油饼等加工副产品,自配混合饲料,经过反复实践对比,按照仔猪、架子猪、肥猪三个阶段,采用不同的快长、快肥的饲料配方,特别注意不使用发霉变质的玉米,并根据气候对干饲料进行当日或隔日发酵。第三,精心细致搞好管理。为了养好猪,我什么苦都吃过。在猪产仔时,我不分昼夜守候在猪舍,有时索性把自己的床铺搬到猪圈,半夜三更起床照料。聘请的5名专职饲养人员,坚持每天做到“三察五看”,即早、中、晚三次喂食时察看猪的吃食情况,除此在不喂食时再二次到每个圈舍将猪赶起来看其行走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三、 依靠科学支撑,做大做强企业
2005年随着养猪头数的增加,我对养猪的基础设施和生产环境进行了改善,实现了“路、电、水”三通,盖起了3100平方米的养猪场,固定资产达到350万元。但由于地理自然条件、交通条件的限制,养猪场的逐步扩大遇到了很大的困难。正在这个时候,市、区领导及时帮扶,通过各方协调决定利用区农业局农场的150亩沙滩地建设新的养猪场。
在沙滩地建设现代化大型养猪场,可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首先要进行厂区的规划、布局、设计养猪的工艺流程,并根据生产规模、饲养方式确定各类猪舍的面积,设备的数量。可以说养猪场的建设就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面对这一系列问题我虽然养了近20年的猪还是无能为力,正好安康市开始实施科技特派员,我同安康市科技局、汉滨区科技局联系选派了3名科技特派员到场工作,科技特派员的参加使我有了依靠科学技术,建设“省内一流,国内知名”大型养猪企业的想法,并把此想法付诸了实践。
经过多方论证,2005年5月养猪场的设计规划完成。全场占地150亩,设计总投资2100万元,建筑面积近30000平方米,其中猪舍面积26000平方米,饲料生产车间面积1400平方米。基础母猪常年存栏2500头,年生产原种猪10000头,二元母猪20000头,育肥猪20000头,年生产饲料50000吨。饲养方式上采用先进的5段式养猪工艺,种猪全限喂饲养、育肥猪全进全出、废弃物无害化处理等国内外领先的饲养管理技术都被采用。
到目前,已建成猪舍45栋24000平方米,供水、供电、沼气等辅助设施基本完成,饲料厂、办公大楼、大门等设施正在建设当中。计划2007年10月以前,基本建设全部完成。2006年以来共引进国外优良种猪500头,全场基础母猪及后备母猪的饲养量已达到1100头,为年底达到母猪存栏1500头奠定了基础。
经过艰苦努力,我场已初步建成省级重点龙头企业,安康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肩负着为安康乃至全省提供优质种猪的重任,承担着全省储备肉活畜储备基地和安康市100万头无公害优质商品猪生产基地建设任务。我们一定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陕南突破发展战略,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为实现我市 “十一五”畜牧业发展规划,把我市建成全省乃至全国无公害优质商品猪生产基地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