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成合力抓落实 实现产业新突破
镇坪县辖6乡4镇78个行政村,国土总面积1503平方公里,总人口5.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95万人。近年来,我县以生猪产业作为“一村一品”建设的具体抓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实施科学决策,狠抓关键环节,大力推行 “镇坪标准化生猪养殖模式规范”,采取大户示范、小区带动的办法,通过一系列政策和措施的帮扶,使全县生猪生产开始步入产业化发展轨道,呈现出又好又快发展态势。止2007年底,全县生猪饲养总量达到18.2万头,人均3.6头,出栏11.6万头,商品猪8.5万头。止2008年4月底,生猪饲养总量达到12.34万头,农民人均2.5头,出栏4.15万头,商品猪2.15万头。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刨根问底找问题,对症下药作决策
生猪饲养是镇坪人祖祖辈辈传承下来的最具突破发展基础的优秀养殖项目,为镇坪人的生存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止2006年底,全县生猪产业产值占GDP的比例达到5.8%。但总体发展曲线表明,我县生猪生产长期处于饲养规模小、出栏率低、商品率低、对农民增收财政增长贡献率低的“一小三低”的局面,难以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难以实现新的突破。问题到底在哪里?问题的症结到底在哪里?通过调查分析和科学论证,我们认为主要存在以下六大问题:一是干群思想观念陈旧;二是圈舍条件恶劣;“三是生猪品种老化;四是防疫意识淡薄;五是科学饲养技术普及率不高;六是市场主体发育不良。针对上述六大症结,县委、县政府一方面组织专门课题组,开展全面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全面分析论证,科学而又理论性地认为,把生猪养殖作为重点绿色产业来抓,实施突破发展,完全可以成为富民富县的新的突破口。另一方面组织考察组,到全国生猪生产先进地区考察学习,借鉴外地成功经验。在充分调研,全面学习和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县委、政府明确提出新形势下我县生猪产业化发展的指导思想:坚持以现代农业发展理念为指导,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农民增收财政增长为目标,以家庭经营为基础,以市场经营主体为依托,以现代科技和物质装备为支撑,按照“良种自繁自育,人工调温标准化圈舍、封闭喂养,程序防疫,全价饲料配方,圈沼园配套,规范管理”为主要特征的生猪标准化养殖模式——“镇坪模式”,使我县标准化养猪良种普及率达到100%,出栏率达到200%以上,商品率达到95%以上,形成“品种优良化、饲草安全化、养殖订单化、防疫制度化、生产标准化、营销品牌化”的产业化经营格局。依据这一指导思想,县委县政府响亮提出实施生猪产业突破发展的“12345”工程。即:明确一个目标,就是用五年左右时间建成20万头绿色商品猪基地县;追求“两化”理念,就是追求生猪产业发展风险最小化,利润最大化;实现“三个转变”,就是在发展方式上实现由计划指导养殖向订单需求养殖转变,由千家万户分散组织生产向专业协会集约组织生产转变,由低产低效经营向产高质优高效经营转变;紧紧抓住统一思想、科学指导、生猪“四项技术”、培育市场主体四大重点;采取强化领导、政策支持、整合人力、典型示范、考核奖惩五大推动举措,万众一心,猛攻生猪产业。
二、突破重点抓发展,创新模式求突破
生猪产业要突破抓什么?这是问题的关键和核心。对此,我们针对存在的的问题,狠抓四大关键环节,有力地提升了产业的成熟度。
(一)统一思想认识,聚集力量发展
从我县实际情况看,资源优势比较明显、产业化经营的基础条件比较成熟、市场前景宏大、政策支持有力、能够尽快做大做强的产业在生猪,实现农民收入增长的优势产业在生猪。突破发展生猪产业,破除农民的传统养殖观念,根除干部思想认识不到位的问题,是重点也是难点。领导认识的统一决定产业发展方向,干部认识的一致可以加速产业发展进程,群众观念的转变直接关系到产业发展的成败。对此,县委中心学习组于今年初安排专题,对所有县级领导进行了思想认识的再统一,明确全县没有不涉农的单位、没有不涉农的干部,振兴生猪产业人人有责,形成了同心同德、聚力发展的共识;先后利用“县级领导联乡、部门帮村”工作机制,分别召开县、乡、村生猪发展专题会议,对全县干部进行思想大发动,把狠抓生猪产业作为“富民兴县”工程,要求全县各级各部门思想上同心、行动上同步,倾注精力,集中人力,挤出财力加大帮扶力度;利用畜牧产业建设工作会、生猪产业现场会、养殖大户培训会等各种形式,动员全县广大干部群众转变思想观念,把主要精力、主要物力投入到生猪产业建设上来,重奖有功人员、重奖帮扶有功单位。通过广泛、深入地宣传和发动,全县人民的思想认识得到了高度统一,人心凝聚,形成了齐抓共管、共谋发展的局面。
(二)加强科学指导,推动生猪发展
科学指导的重点在科学规划、技术指导、政策导向上。为此,我县科学合理地制定了《建设20万头绿色商品猪基地县发展规划》,明确用5年左右时间,建设20万头绿色商品猪基地,使农民人均达到4头以上商品猪,实现屠宰分割利税增长2000万元以上。针对生猪生产的四个关键环节,推广“镇坪标准化养猪”四项技术,制定了相配套的《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方案》、《圈舍建设方案》、《疫病防控体系建设方案》和《饲料保障技术服务实施细则》,编制印发了《镇坪生猪标准化养殖模式规范》,实现从科技推广到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的强力支撑。采取典型示范和政策激励的措施,强力推进生猪产业发展。积极争取试行以生猪养殖为主的农业保险工作,增强企业和农户的抵抗力,分解生猪产业各环节风险,逐步建立健全风险化解机制。完善抓落实的工作机制,积极引导各级各部门把工作重点向生猪产业转移,干部力量向生猪产业集中,项目资金向生猪产业倾斜,考核奖惩向生猪产业导向,形成了依靠科学指导,强力推动发展的局面。
(三)推广四项技术,突破生猪发展
以品种改良、圈舍建设、科学喂养、疫病防控为主的“镇坪生猪标准化养殖”四项技术,是我县借鉴国内各项先进生猪生产技术,与我县实际相结合,在生猪产业发展实践中,逐步探索和总结出来的一套具有镇坪特色的标准化养殖技术规范,是“镇坪模式”的核心内容。推广“四项技术”,得到了我县广大养殖户的普遍赞同,极大地提高了生猪养殖水平和效益。
一是推广“镇坪生猪标准化”品种改良技术。“镇坪生猪标准化”品种改良技术,就是以推广杜×长×约外三元瘦肉型育肥猪为主要方向,实行人工授精与本交相结合,人工调温圈舍饲养,实现专业场家、专业村组、千家万户自繁自育目标的一项生产技术。按照布局网络化、改良规范化、生产规模化要求,县上建立了“长白、约克、杜洛克”等瘦肉型猪种改良体系;建立了人工授精中心,分片区设立了8个乡镇供精站,每个村设立了1名输精员,形成了县有供精中心,乡有供精站,村有输精员的格局;按照品种改良技术要求,建立了县级外二元杂交母猪繁育场, 10个乡镇各建设了2个以上外三元杂交仔猪繁育场,专业良种仔猪繁育村组雏形显现,仔猪繁育大户和农户自繁自育全面发展,较好地保证了全县良种仔猪供应。目前,全县良种普及率达到50%以上,大户的良种普及率达到100%,人工授精率达到80%以上。
二是推广“镇坪生猪标准化”圈舍建设技术。“镇坪生猪标准化”圈舍建设技术,是根据我县气候特点和群众的经济基础状况,探索制定出与沼、厕建设相配套,利用锯沬、泥土、稻草、石板等隔热、防水廉价材料建设,具有人工调温、自动饮水、空气流畅、采光合理、建设成本低等特点的一项生产技术。推行这种圈舍,可以有效改善生猪生长环境,缩短饲养周期,降低疫病风险,提高生猪出栏率、商品率和养殖效益。这种圈舍建设面积一般在45个平方米,投资约在3700元左右;一年可出栏2-3茬猪,一栏饲养30头,全年可出栏60-90头商品猪。在圈舍建设上,群众可根据经济承受能力,面积可大可小、规模可多可少,受到广大农户欢迎,适合千家万户农户普遍推广。目前,我县采取抓点示范、政策激励等具体措施,群众建圈养猪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己累计建成标准化养猪圈舍600余户,年出栏80头以上大户的标准化圈舍使用率达到100%。
三是推广“镇坪生猪标准化”科学喂养技术。镇坪生猪标准化”科学喂养技术,就是利用农户自产粮食,配合浓缩料、预混料,辅之以紫花苜蓿补充,推广配方饲料;在喂养方式上变熟喂为生喂、变稀喂为干湿喂、变吊架子育肥为直线育肥的一项生产技术。为了加快推广普及这种技术,提高各级干部指导生猪产业发展工作的能力和广大群众的技术水平,我县通过召开培训会、印发技术资料、在有线电视台开办专栏等形式,全面加强技术培训和指导。重点、关键技术资料送达联乡县级领导、部门帮村干部、乡镇干部和所有养猪大户,达到人手1册。技术人员采取联乡包村到户的办法,亲手操作,现场示范,直到农户熟练掌握。在技术推广形式上,坚持以生猪养殖示范点、养殖大户为主体,辐射周边农户,形成了县、乡镇、示范点(户)、养殖户技术推广普及服务网络。目前,全县生猪养殖户配方饲料应用普及率达到86%,牧草累计留存面积达到8000余亩。
四是推广“镇坪生猪标准化”疫病防控技术。镇坪生猪标准化”疫病防控技术,就是推广配方饲料增强猪只抵抗力抗病,推行标准化圈舍最大限度防止猪染病,变程序免疫为强制免疫防病的一项疫病综合防控技术。我县始终坚持把疫病防控当作头等大事来抓。按照“提高县一级、加强乡一级、巩固村一级”的思路,全面加强了畜牧兽医机构和服务队伍建设。建立健全了县兽医卫生监督所和畜牧兽医中心,每个乡镇建立了畜牧兽医站,每村设1名防疫员,形成了县有中心、乡有站、村有防疫员的服务网络。为了夯实村级防疫工作基础,我们将村防疫员报酬纳入村三职干部同等待遇,年人均1300元,由县财政转移支付。同时为切实搞好免疫防病工作,我县在坚持抓好国家规定的猪瘟、口蹄疫、猪蓝耳病等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的基础上,将地方常见的猪水肿、黄白痢等病纳入强制免疫范围,所需费用县财政负担,实施强制免疫,扩大了强制免疫病种覆盖面,提高了免疫防病质量。切实加强了产地、市场、公路动物检查站检疫,严把市场流通关口,杜绝了重大动物疫病的传入,保障了生猪产品质量安全,最大限度地规避了生猪养殖疫病风险。
(四)培育市场主体,加速生猪发展。
精心培育龙头企业、产业大户、专业组织三大市场经营主体,是生猪产业突破发展、提高生猪产品市场竞争力的内在要求。首先我们下大力气培育壮大了龙头企业。2001年组建了“美味佳”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注册生产“乡肴”牌腊肉,2006年被省政府正式命名为“陕西省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根据生猪产业发展需要,2004年又组建了“津元春”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目前,我县已建成10万头生猪屠宰生产线和分割肉生产线,1000吨腊肉精品生产包装车间及生产线,4000吨腊肉烘炕车间,储存1000吨肉产品的大型冷库,达到年屠宰生猪10万头和年加工腊肉系列食品1600吨的生产能力。政府通过“西洽会”、“龙舟节”等形式帮助企业推介产品,使我县生产的无公害系列肉食品进了大超市,走向省内外市场。其次加强了对强村大户的培育。坚持把强村大户作为绿色商品猪基地建设的突破口,通过近年来的努力,已初步建成2个畜牧强乡镇,20个畜牧专业村,出栏80头以上大户达到700余户,较好地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第三加强了对专业合作组织的培育。我们积极贯彻《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坚持把建立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组织作为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和提升生猪产业化水平的重要途径长抓不懈;采取“县财政出一点、企业筹一点、农户拿一点”的办法,建立生猪产业发展基金和协会建设基金,促使专业合作组织、养殖户、龙头企业结成紧密的利益共同体,共同推进我县生猪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三、整合资源建机制,聚集合力抓落实
科学决策在于落实,只有强有力的落实措施,才能取得新的成果。在推进生猪产业发展进程中,我县积极整合各种有效资源,建立健全狠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形成了狠抓落实求突破的强大合力。
(一)强化领导抓落实。强化领导是确保生猪产业顺利推进的首要保证。我县在生猪产业发展中,始终围绕“12345” 工程,打造一支队伍、建立一套机制,及时充实和加强农村主导产业建设领导小组及其办事机构,明确各乡镇、各部门职责。把任务具体到主要领导、责任落实到主要领导、技术培训到主要领导,建立了“领导抓、抓领导”的目标责任管理机制。在工作实践中,狠下功夫转变领导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把各级领导和干部推向生猪产业建设主战场,用工作好坏衡量和检验领导和干部的工作水平。按照县级领导把更多精力倾注在生猪产业发展上,部门领导通力协作把精力和智慧投入到生猪产业上,乡镇领导把职责和主要职能履行到生猪产业发展服务上,全体干部把任务具体到帮扶产业大户上的总体要求,杜绝了阻碍发展和工作延误的现象,形成了加快发展的巨大合力,实现了生猪产业发展领导力量的持续强化。
(二)政策激励促落实。政策支持是生猪产业发展的导向和支撑。近几年来,我县在生猪产业建设实践中,按照发展一项产业、推行一套政策、配套一系列制度的要求,不断修订和完善政策支持机制,形成了持续促进生猪产业发展的政策体系。从2001年以来制定出台《关于加快畜牧产业发展的决定》、2005年补充完善《关于加快畜牧产业发展的有关规定》,到近年出台的《发展畜牧业贷款贴息办法》、《生猪产业建设奖扶办法》和《关于建设20万头绿色商品猪基地县的决定》,实现了政策的连续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在发展中明确生猪养殖用地为农业用地,每年用于畜牧业发展的贴息贷款均高于500万元(今年已达到1000万元以上),每年捆绑各类涉农建设项目资金达到500万元以上,重点支持“镇坪生猪标准化”品种改良、圈舍建设、科学喂养、疫病防控四大技术的推广和市场主体培育;对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干部职工直接从事生猪产业发展的,行政关系、职级身份不变,工资照发,并享受同等优惠政策待遇。通过一系列政策的落实和推动,发挥了对生猪产业的持续激励作用。
(三)整合人力帮落实。整合人力资源是推进生猪产业建设的重要保障。为了整合人力资源,我县制定了《两联两帮实施方案》,通过“两联两帮(县级领导联乡、单位支部联系农村支部、部门帮村、干部帮户)”活动,重点整合领导、部门和干部力量,形成生猪产业发展的强大智力支持。主要做法是县级领导联系1个乡镇或重点企业,乡镇和部门领导帮扶1个村,深入开展调研,解剖麻雀,破解阻碍发展的各种难题,倾注人力、资金、技术,抓点示范,当生猪产业建设的排头兵、领路人;干部、科技人员力量向生猪产业建设集中,扎实推行每名干部和技术人员帮扶1个产业大户或科技示范户的办法,各施其才,各尽其能,形成了人人肩上有担子、个个头上有责任、干部群众齐创业的浓厚发展氛围。
(四)典型示范带落实。典型示范是推进生猪产业建设的突破口。我县按照培育一批典型、形成一个产业、发展一方经济的思路,实现生猪产业的大突破。在生产环节,采取大户示范、小区带动的措施建设商品猪生产基地,通过政策措施激励和 “镇坪生猪标准化养殖” 技术推广,涌现出了杨仁宝、杜定国等一批科技、效益“双高”的典型示范带动大户,每槽仅4个月左右时间出栏,每头生猪净赚500元以上,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发挥了较好的示范带动作用,从而形成了“一户上、多户跟”的局面。乡镇、部门和干部之间,相互比质量超进度,掀起了帮建新农村、新产业的热潮,多数单位挤出或干部捐出产业建设资金1万元以上,通过奖扶政策等配套措施,建成了牛头店镇水晶坪村、华坪乡尖山坪村等一批养殖小区及生猪养殖重点村,培育了钟宝、小曙河等生猪养殖强乡镇。在营销方面,积极培育农民经纪人队伍和协会组织的先进典型,通过他们影响和带动全县生猪养殖协会发展,止目前全县生猪产业协会已达到14个。同时,县上以帮扶“美味佳”、“津元春”等加工企业为重点,带动其它相关企业发展,为实现20万头绿色商品猪基地县和生猪产业化、集团化目标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五)考核奖惩保落实。考核奖惩是生猪产业发展工作落实的关键。在多年的实践中,我县总结出“一把尺子、一个标准、一班人员、一套机制、一核到底”的五个一考核办法,体现出考核的公正、公平,激发了各乡镇、各部门和全体干部真抓实干、真心帮扶发展生猪产业的动力,通过按月督查、季度通报方式,部门间、部门与乡镇间,有力出劳、有钱出资,相互协调、相互助进,比质量超进度,出现了你追我赶的喜人局面。近年来,我县以目标考核为指挥棒,进一步明确县考核领导小组及其办事机构的职责与任务,细化考核内容与办法。对获得生猪产业发展一、二、三等奖的单位,分别奖励2万元、1万元、0.5万元;对干部帮户发展生猪产业成绩突出的,每名干部奖励0.1万元;帮户农户发展生猪产业当年增收10万元以上、示范带动效果显著的奖励帮扶干部1万元;综合目标考核最后一名或最差等次的乡镇,县直党群系统得分最后一名、政府部门得分排在最后一名或被确定为较差等次的,对领导班子成员和一般干部,年终公务员考评不评为优秀格次,对单位主要负责人进行诫勉谈话,并扣发班子成员第13月奖励工资的50%、一般干部的20%;对无特殊原因连续两年没有完成任务的领导班子,进行组织调整。考核奖惩机制的不断完善,确保了全县生猪产业建设各项工作的落实,推动了全县生猪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