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容脏乱,生活不便,市民不满,长期是城市管理的难点问题。而市容整治效果难持久,城管活动造成与市民关系紧张,又继发为社会热点问题。解决之道在何方?依笔者愚见:应立足大多数居民的基本需求,从解决好卖菜不便,如厕不易两大问题起步,谋划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市民生活质量。
俗语云: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心里慌。但偌大个安康城,允许存在的农贸市场屈指可数,大多人口密集的居民区附近没有设置粮菜交易场所。民以食为天,为一日三餐之计,很多居民要么吃远行拥挤之苦,要么受与临街买菜人员一道被城管驱赶之累。
人们用“水火不留情”形容内急的感受,即时“方便”是所有人的生存本能需要。但公共厕所太少,布点不合理,是全国城市比较普遍存在的问题,社会上也有“如厕难,难于上青天”的流行语,安康也不例外。居住在市内的人有熟门熟路的优势,在游街道逛商场时就常常遭遇如厕不便的尴尬,更难以想象人地生疏的外来旅客了。
我们常常埋怨市民素养与现代文明城市的要求有距离,城市面貌不佳也的确与市民日常行为有很大关系,但这只是问题的一方面。其实,人与环境是一对辩证关系,人创造环境,环境也塑造人,人的思维和行为方式本质上是环境的产物。作为人居环境的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管理的程度,决定了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温馨洁净方便的场所,本身对人们就有不敢或不忍加以沾污损坏的制约力。相反,如果大街上没有垃圾箱,想不随地乱吐乱扔也难,出门内急时如死活找不到公共厕所,不随地大小便谁也做不到。你可以指责这些行为不文明,但你值此境遇时,照样是小巫见大巫。为何菜果等小贩的“游击战术”长期让城管头疼,是因为无业人员有在城市谋生的强烈愿望,城市居民有廉价便捷获取生活资料的强劲需求,二者结合起来的力量着实不能小觑。如解决不好交易场所的便捷问题,随地叫卖的现象很可能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了。
“双创”是造福于安康人民的重大举措,终极目标是提升安康人民的生活质量。因此,把握广大市民群众现阶段生活方式的类型,以及由此决定的对生活质量需求的层次,对决策是十分必要的。社会学家把人类迄今为止出现的生活方式归结为原始型、温饱型、消费型、学习型等四种类型,分别代表人类生存、温饱、享乐、自我完善4个不同层次的需求。我市属欠发达地区,社会形态尚处于工业化起步阶段,绝大多数群众生活方式还处在原始、温饱类型,求生存、奔温饱是基本的生活质量需求,他们对城市的期盼,不仅仅是要好看,通畅整洁,流光溢彩,更紧迫更主要的是好用,能够轻松便捷地解决好买菜、上厕所等吃、穿、住、行等方面的生存问题。当务之急是正视安康城市建设缺少公厕等“硬伤”,基于安康城市居民基本需求的层次,坚持与城市大多人生活类型相适应,谋划和实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创造好提升文明程度的物质条件,让广大居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得到提升。
“城市是我家”是温馨的城管口号,居民对城市有家的感觉要靠政府一步一步的营造。公厕、农贸市场等基础设施的合理布建,不仅是突破城管难题的着力点,也是广大城市人群提升生活质量的殷殷期盼。 “双创”的不竭动力和永久活力来源于人民群众的热情支持和自觉参与,政府的一切努力都是造福于人民,让我们在“双创”的强劲东风中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一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