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自清的武术人生

作者:朱松林 李友斌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日期:2009-05-22 15:32


  马自清——安康武术界一个响当当的名号,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现任安康市政协委员,中国武术家协会会员,安康市武术家协会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中国武术六段武师,市体育局一级教练员,安康市柔道队、武术散打队、摔跤队总教练。


    走近马教练,给人留下的第一感觉就与众不同,举手投足、言谈举止间无不透着习武人特有的矫健与气度,精悍与力量。看他带弟子训练,那是眼似流星手似剑,腰如盘蛇,腿如钻,远踢近打,贴身摔样样不挡关。从武几十年来,直接接受他传授武术套路的弟子遍布安康9县一区,总数近千。他带的队伍获得省级大赛团体总分第一名3次,第二名3次,第三名4次,第4名2次。共获得金牌50余枚,在全国大赛中多次进入前八名。2002年,马教练组建武术散打队,任总教练。仅在2002年至2008年的省级大赛上就夺得了团体总分第一名6次,被市体育局定为安康的“拳头项目”。 马教练为国家培养出省级教练2人,市级教练2人,曾先后多次被评为陕西省优秀教练员、安康市先进工作者、突出贡献奖获得者,两次被破格晋升技术职称。

 


    即将迈入花甲之年的马教练,凭着自己对体育事业的挚爱,仍一腔热血地工作在我市体育事业的第一线,几十年的从武生涯,为我市的武术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也为我们了展现了一条充满艰辛的武术人生路。
自幼习武入迷,中年当上武教头。马教练自幼酷爱武术摔跤,七岁时开始习武,先后投身于安康名师翁同翔、金严鹏、马少武、杨兆源等门下学艺。虽师出名门,但马教练没有惟我独尊、故步自封,而是坚持不断从师访友,丰富自己。求教了教陕西名师马贤达、穆自杰、金丽贵、张桐等练散手技击,受到过中国柔道名家陆析、林维新教授和日本名家三宅岛岗先生的指导,得到中国摔跤名家北京体院教授王德英及陕西马汝科、季连成、马胜利的精心指导。在多为名师的教导下,马教练的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特别是杀手锏、保唐鞭、各种拳械对练及散手实战方面造诣很深。1992年至1999年参加了国家体育总局举办的全国高级中级“教练员岗位培训班”,又加奠定了其扎实的专业技术和科学训练的理论水平。
    因陋就简靠实干,养鸡棚内铸金牌。1982年,马教练调入市体育局业余体校,专门从事武术教练工作。市业余体校从80年代初就一直没有固定训练场所,全凭租借其它单位的饭堂和操场进行训练,在原安康行署的重视、支持下,虽买了原食品公司的十几亩土地作为训练基地,可资金十分紧张无力建设。马教练负责的柔道队、摔跤队只能常年在原来用于养鸡的一座不足100平米的盖着石棉瓦简易房内进行训练。下雨时,外面是大雨,里面是小雨,刮大风时,石棉瓦常常被刮飞。那段时期,训练器材也不够用,练习深蹲,就拿人代替杠铃,没有亚铃,找砖头当亚铃,柔道服破烂穿不成,缝缝补补将就用。后来虽然业余体校新修了训练房,由于城区的生源问题,武术散打训练基地设在瀛湖中学一废弃的校办工厂内,条件依然极差,马教练又和石棉瓦结下了缘分,住宿和办公室只能是一间不足10平方的石棉瓦房,夏天他忍受着蚊蝇的叮咬,冬天他忍受着刺骨的寒风。在这样简易的环境下,马教练凭着对事业的执着一干就是二十七年,超额完成了市上下达的各项比赛任务。
    训练场上是恶魔,训练场下是慈父。因为从事的是对抗性很强项目的教练工作,有它的特殊性,马教练在训练场上始终坚持严格要求队员,奉行“严师出高徒”的理念,从每一个细小动作和习惯都严格要求,有时甚至是体罚,不达要求不罢休,弟子们常风趣的说自己是在进行魔鬼训练。他不仅严格要求队员,自己也以身作则,身先士卒。酷热的夏天,他没有脱下厚如牛皮的柔道服。寒冷的冬天,他同样赤脚上垫。腿脱臼了、腰拧伤了、脚指头骨折了,都从未缺席一堂课。训练之余,他对弟子却是慈父、朋友一样关爱、关心。病了,他亲自照料,甚至让妻子从家里做上可口的饭菜送到队员手中。家里遇到困难了,他多次解囊相助,甚至托亲戚朋友帮忙解决困难。
     勇担重任不惧难,到了六十也不下线。马教练在完成本职教练工作的同时,还肩负着安康武术协会的常务工作,先后参与组织了在安康举行的各种类型的武术比赛和大型活动,并亲自编导了安康第一届春节文艺晚会的武术表演项目。多次组队参加了陕西省武术通段大赛,使我市获得6段3人,5段10人,4段15人,1—3段多人,促进了我市武术事业的发展,2008年十二月安康武协被授予陕西省武术协会工作先进集体。虽即将退休,谈起今后的打算,马教练说,我不仅自己酷爱武术,享受武术带来的乐趣,退休后我要将精力更多转移到武术的传播和推广工作上,为传统武术的在安康的传播做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