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安康高中阶段教育发展的调查与建议

市政协社会与法制委员会、教文卫体委员会调研组

作者:市政协社会与法制委员会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日期:2010-10-19 15:32

    安康撤地设市以来,市委、市政府大力实施“教育奠基,科教兴安,人才强市”战略,不断加大投入,优化教育结构,强化素质教育,加速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全市教育事业有了较快发展。目前,全市普通高中由2000年36所发展到39所(公办34所,民办5所),其中完全中学26所,单设高中13所,在校学生56637人,教职工3255人,师生比1:18.7。中等职业学校由2000年的19所发展到22所(公办14所,民办8所),在校学生29318人,教职工1360人,师生比1:29。
    十年来全市高中阶段教育发展发生了五大变化。
    教育投入不断加大,办学条件逐步改善。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高中阶段教育,每年定期召开高中教育会议,专题研究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公共财政对高中阶段教育的投入和社会各界支持办学力度不断加大,2006年以来,通过政府投入、学校贷款、社会融资等各种渠道,向全市高中学校累计投入6.5亿元,新建和改扩建校舍面积58万平方米,新增校园面积350亩,普通高中生均校舍面积由2000年的5.1平方米增加到2009年的9.6平方米,职业高中生均校舍面积由6.1平方米增加到9.7平方米。2009年市政府将5000多万元地方债券全部用于发展城区教育,学校面貌、装备等条件得到改善。办学理念不断创新,2009年宁陕县率先实现高中阶段免除学费教育,2010年市政府专设立励志奖,重奖教育先进学校和高考成绩突出学生。

    办学规模持续扩大,入学率大幅提高。以下两表对比反映了我市高中阶段教育发展变化情况。表一:

    指标

 

年份

高中阶段在校生(人)

高中阶段招生数(人)

毛入学率(%

 

 

2000

34630

11268

41.3

 

 

2009

85955

35214

71.8

 

 

2009年较2000年增长

51325

23946

30.5

 

 

    表二:

       年  份 

 指 

2000

2009

2009年较

2000年增长

学校个数

(个)

普高

36

39

3

职高

19

22

3

学校占地面积

(万平方米)

普高

75.6

106.0

30.4

职高

32.5

62.8

30.3

学校建筑面积

(万平方米)

普高

20.5

54.4

33.9

职高

5.0

38.7

33.7

在校生人数(人)

普高

18428

56637

38209

职高

6202

29318

23116

生均占地面积

(平方米)

普高

41.0

18.7

29.3

职高

52.4

21.4

31.0

校均规模

(人)

普高

512

1538

1026

职高

344

1332

988

    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拓宽,教育质量稳步上升。高考文理类考生达三本线以上人数由2000年的1297人增加到2010年的10686人,上升了8.24倍。上线率居全省第三,增幅居全省第二。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就业率逐年增长,就业形式由“普工型”向“智能型”转变,我市输送到全国各地的职校毕业生素质优良,受到好评。
    教师队伍不断壮大,师资水平逐步提高。经过十年的发展,全市普高专任教师由2000年的1140人增加到2009年的3021人,学历合格率由2000年的60.61%提升到95.4%,人数增加了2.65倍,高级职称教师达710人;职业学校专任教师由2000年的397人增加到2009年的1004人,学历合格率由29.24%提高到69%。“双师型”建设达20%以上。
    教育资源不断增加,优质教育资源显现。全市共创建省级标准化高中15所,市级标准化高中9所,国家级重点职中2所,省级重点职中4所,中央财政支持实训基地3个,省级专业实训基地1个,市级综合实训基地1个,安康中学成为建校105年历史的陕南名校。
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育质量差距明显。调查中对我市中考、高考情况做了初步分析,与本省部分兄弟市进行了比较。一是初中毕业生弃学、失学率较高。以近两年为例,2009年全市初中毕业人数50088人,参加中考人数26672,占53%,2010初中毕业生48742人,参考人数为27499,占56.4%。也就是说,每年有2万左右的初中毕业学生没有参加中考。主要原因:1、面对社会就业难的现实,认为,中职毕业后是打工,大学毕业后就业难,与其耗费三年高中学费,还不如提前步入社会求职。2、受传统观念影响,大部分家长认为孩子要上高中、上大学、上研、读博才算“成才”,上中职是上大学没把握,退而求其次的选择。3、中职教育底子薄、规模小,优势不明显,特色不突出,吸引力不强,因而招生难。同时,也提示,全市初中教育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是高考位次靠后。虽然今年高考上线人数与2000年比上升了8.24倍,上线率居全省第三,增幅居全省第二,单看上线率和增幅,我市高中阶段教育进步很大。但与兄弟市比较,差距明显靠后。

   地市

年度

榆林

汉中

商洛

延安

安康

2002

4014 ⑤

3675 ⑥

1983 ⑦

1616 ⑨

1663 ⑧

2003

5033 ⑤

4036 ⑥

2604 ⑦

2114 ⑨

2193 ⑧

2004

6821 ⑤

4973 ⑥

3399 ⑦

2992 ⑨

3286 ⑧

2005

6823 ⑤

5448 ⑥

3593 ⑧

3533 ⑨

3609 ⑦

2006

7675 ⑤

5674 ⑥

3747 ⑧

3884 ⑦

3664 ⑨

2007

7153 ⑤

5116 ⑥

4081 ⑦

3824 ⑧

3456 ⑨

2008

7666 ⑤

5408 ⑥

5114 ⑦

4487 ⑧

4008 ⑨

2009

7996 ⑤

5510 ⑦

5581 ⑥

4770 ⑧

4405 ⑨

2010

10359 ⑤

7485 ⑥

6901 ⑦

6144 ⑧

5114 ⑨

    2005年安康曾进位到全省第七,超过了商洛、延安,但近五年一直是全省第九。
    二、优质教育资源总量不足。我市高中阶段教育纵向比发展步伐较快,但是,教育资源增加速度却远赶不上社会实际需求。按照陕西省普通高中标准化学校评估标准:城市中学生均占地面积25平方米以上,每班学生不超过56人,而我市中学生均占地面积为18.7平方米。中心城市20年没有新增一所公立普通高中学校,增加的5所民办普高规模也较小。虽然中心城市高中学校在不断改扩建,仍不能适应每年以1200人以上学生进城的增长速度,中心城市现有人口30余万,在校高中学生20246人,占全市高中生总数近40%,大班额比例达80%以上,已经形成班大人多、很难调剂的困局。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交通条件的改善,大量农村学生向中心城市和县城学校聚集已成趋势,倘若中心城市人口增加到50万,学生增加一倍,供学生接受教育的资源将十分严峻。中心城市现有的几所中学已经不堪重负,安康中学现有高中学生4091人,54个教学班,班均76人,超标准班20人,汉滨高中现有学生5632人,64个教学班,班均88人,超标准班32人。由于中心城市学生不断增加,学生早操只能分年级轮流上,学生宿舍、食堂、洗漱间、厕所等配置也严重不足,部分学生在校外食宿,存在不安全隐患。
    三、高中师资力量相对薄弱。我市高中阶段现有专任教师4025人,其中普高3021人,职高1004人,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分别为1734人和625人。师生比分别为1:18.7和1:29。按照省上规定1:14的标准,我市普通高中应配教师4046名,缺1025名。以安康中学和汉滨高中为例:按标准两校应编194个教学班,现实编118个班,少编76个班,应配教师682人,目前在岗416人,缺教师266人。严重的缺编问题造成在岗教师超负荷工作,精神压力大,难以教好每一个学生。农村学校和县城学校教师待遇差别较大,职称名额少,晋升机会小,优秀教师千方百计向中心城市或外地市流动,据旬阳县介绍,近5年来,优秀教师流失近100名,而年轻教师从走上讲台到成为优秀,有一个渐进过程。优秀教师的流失,影响了高中阶段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四、学校债务负担沉重。我市经济欠发达,公共财力有限,高中教育的发展,除财政投入和社会资助一部分外,还有一部分要靠学校自筹和贷款搞建设。据市教育局介绍,目前全市高中学校负债达2.55亿元,仅旬阳全县高中负债就达1.6亿元,调研组所到的9所中学校校负债。一些中学贷款勉强把学校建起来,却再也没能力购买实验室设备,无法满足正常的教育教学需求。沉重的债务负担使学校校长不能专心致力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校的管理,也严重挫伤了教师的积极性。
    五、普高中职发展不协调。下表中的数据对比反映了近四年来我市中职与普通高中发展不协调状况。

年 份    指 标

20052006

20062007

20072008

20082009

20092010

初中毕业生数(人)

48349

50420

50248

50088

48742

普高招生数(人)

17136

18608

18555

20222

21852

普高入学率(%

35.4

36.9

36.9

40.4

44.8

中职招生数(人)

8461

9943

14645

11636

13203

中职入学率(%

17.5

19.7

29

23.2

27

普高职高招生比

21

1.871

1.271

1.71

1.71

普高在校生数(人)

44531

50424

52762

54459

56637

中职在校生数(人)

17458

20588

28838

24849

29318

普高职高在校生比

2.51

2.451

1.81

2.21

1.91

    六、民办高中阶段教育发展缓慢。目前,全市有5所民办普通高中,占全市普高学校的12.8%,在校学生512人,占全市在校高中生比例不到1%,除黄冈实验学校有点规模外,其他4所均为“袖珍民校”;民办职校7所,占全市中职学校的32%,在校生3268人,占中职学生的13.2%。民办教育发展缓慢主要原因:一是政府的支持、扶持政策落实不到位;二是民办学校生源质量不高,高考上线率、就业率都不如公立学校,家长和学生对民办中学信任度不高;三是民办高中自身在基础设施、学校管理、办学条件、教学质量以及教师队伍建设上与公立学校相比也存在很大差距,难以在竞争中占优势。
    对策建议:
    一、明确发展目标,增加资源配置。“十二五”期间,全市高中阶段教育的发展目标可考虑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入学率达到全省平均水平,力争实现国家规定标准;二是高考参考人数达全省中上水平,上线率保持在全省前三名;三是每县建设一所省级重点高中,市本级和汉滨区各建设两所省级重点高中,安康中学建设成陕西高中名校;四是全市建设五所重点职业中学,打造十个以上全省知名品牌专业;五是全市高中阶段基本实现义务教育,85%以上初中毕业生都能进入高中阶段教育。实现上述目标,一是制定好高中阶段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按照工业化、城镇化发展进程,未来安康人口发展和分布情况,在通盘考虑均衡配置教育资源时,重点考虑中心城市的教育资源配置,“十二五”期间应当在江北新区建一所容纳6000名以上高中学生的高标准高中学校,可考虑安康学院建附中,采取民间资本与名校资源合作等方式,建设高中名校。二是整合中心城市现有教育资源,将腾出的校舍配置到安康中学等学校,扩大办学规模,尽快改变现有高中班大人多状况。三是办好各县高中学校,使学生能够就近接受与中心城市同质的高中教育。四是继续实施完全中学与初中剥离,所有高中学校原则上要单设。努力把我市高中学校建成质量优良、独具特色的名牌学校,使全市高中教育向“名校聚名师、名师育名人”的方向发展,提升我市的高考竞争力。
    二、优化高中师资队伍结构。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力量能否得到合理有效配置,直接关系到教育质量的提高。一要在全社会形成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使教师成为最尊敬的人,最向往的职业。二要高度重视校长队伍建设,把热爱教育事业,掌握教育规律,熟悉教学管理的优秀人才选拔到校长岗位上来,并创造良好的环境使他们专心致力于学校管理和教育质量的提高。三要按照政策规定标准增加教师编制,尽快改变教师严重缺编状况,并随着学生的增加建立正常的增编机制,建立一支数量够用、结构合理、学科配套、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并对教师实行动态和弹性管理,建立科学的进入、退出机制,避免优秀教师进不来,不符合标准的教师出不去的弊端。四要提高教师待遇,不断改善教师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使年轻教师、优秀教师能够心情舒畅地终身从教。五要建立灵活的教师培训机制,确保高中教师都有机会轮流参加专业培训。六要注重塑造品牌教师,开展名师评选活动,发挥名师在教育教学中的骨干带头和示范辐射作用;注重老、中、青教师年龄结构,充分发挥优秀老教师传帮带的作用,培养好中青年教师;注重奖励教改教研成果佳、教学质量高的一线教师。七要改革教师职称评定方法,在坚持标准的前提下,设立安康教师职称评定专项指标,使符合职称评定标准的优秀教师能够及时评聘,享受相应的职称待遇。
    三、加大高中阶段教育投入。一是建立地方财力与教育投入同步增长机制,在预算编制中解决高中教育投入问题。二是抓住国家加大西部地区教育等民生投资的机遇,积极编报项目争取国家投资。三是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吸引民间资本投入高中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鼓励企业与职中共建培训基地和实用专业。四是足额征收教育附加费并全部用于教育,将政策允许的收费全额返还学校,废除抵扣财政拨款的做法。五是在政策、法律法规不禁止和老百姓实际承受能力的前提下,适当提高高中学费标准。六是制定并落实化解学校债务的具体办法;对新建学校和扩建学校的各类税费予以减免或先征后返。七是更好的发挥励志奖和助学政策的作用,鼓励更多的学生考入名校和接受高中阶段的教育。
    四、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是培养能人的摇篮。一要积极营造全社会重视职业教育,正确认识职业教育,普遍接受职业教育,人人通过职业教育学得一技之长的良好氛围。二要把正在组建的职业教育集团工作做实、做好、做到位。集团内部应当建立起统一协调、运转高效的招生和就业指导机构,负责招生和就业指导工作。还可考虑在集团内按照以强带弱、捆绑发展、协调进步的思路,统一调配教师,统一专业设置,统一招生,统一开展教学教研活动,统一组织教学质量分析和考评,彻底改变目前职业学校小而全状况,力争在短期内全市职业教育有新的突破。三要发挥资源优势,打造一校一至两个精品专业,形成结构合理、特色鲜明、社会公认、人人向往的职业教育新格局。四要加强职教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提高职业学校教师待遇,使其无后顾之忧,能安心教学。五要加强对 “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满足职业学校专业教学和学生所学专业需要。
    五、鼓励支持民办教育。一是根据国家教改发展《纲要》精神,制定支持民办教育发展的优惠政策,引导和吸引外地或本地企业集团兴办学校。在拓宽民办学校融资渠道、土地使用、基础设施、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提供优质服务,为发展民办高中阶段教育创造宽松和谐的政策环境。二是高起点、高规格、高标准地在中心城市的江南江北各布局一所民办高中。三是支持和引导民办高中学校树立办名校理念,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提升办学实力,提高教学质量,办出民校特色,形成公立、民办教育相互促进,公平竞争,共同发展的良好格局。
    六、注重各教育阶段的均衡发展。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统筹兼顾,均衡发展。一是妥善处理好高中阶段教育与其他阶段教育、城市教育与农村教育、公办教育与民办教育、教育规模与教学质量协调发展的关系。二是在重视高中阶段教育发展的同时,科学构建从学前教育到高中阶段教育的“无缝对接、责任交接、层层负责、整体提高”的可持续发展教育体系。制定科学的考核和奖励办法,确保义务教育阶段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向高中阶段教育输送优质生源。三是强化学校自身常规管理,注重校园文化建设,办出每个学校的特色,发挥好每个学生特长。四是加强校与校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学习他校所长,优化自身办学模式,防止恶意竞争。五是优化办学环境,努力营造教师爱教,学生爱学,家长支持,全民重教的浓厚氛围。六是政府要培养一批教育专家管教育、办教育。七是切实做好与发展教育有关的事,把教育优先发展战略落到实处,为人民群众提供充足的优质教育资源,使我市高中阶段教育在短期内有较快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