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怀“四心”潇洒一生

作者:吴咏梅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日期:2010-10-19 16:22

    敬畏心使人谨慎,感恩心使人谦逊,宽容心使人海涵,慈善心使人博爱。思想境界有高下之别,生存境遇有顺逆之际,人格情调有雅俗之分, 若常怀“四心”,就能求其高,得其雅,遂其顺。 一个常怀“四心”的人,必定行事谨慎,为人谦逊,又有海纳百川的胸襟和悲天悯人的情怀,肯定立世根基牢固,人生步履稳健。情操高尚,事业有成。生为人杰,死为鬼雄,拥有潇洒的人生。
    要有敬畏心。敬畏心就是对与自己相联系的一切,都要非常认真地看待,做到有所畏惧,心存顾忌;有所规范,行有约束,而不是满不在乎,轻率以对,无法无天,为所欲为。其认识论的根源在于必须承认人类在大自然面前是很渺小的,天赋的生存条件也是很脆弱的,必须明白个人在社会中间是很平凡的,蓄养的活动能量也是很有局限的。正如德国哲学家康德所言:“有两件事,我愈思考愈觉神奇,心中也愈充满敬畏,一是我头顶上这方星空,一是人们心中的道德准则。”因此,不仅要认识到敬畏心是人的高尚德操,更重要的是要把敬畏心看作是人类生存和个人发展的基本条件。无敬畏之心,则无以养厚重与博大,则无以成国计与民生。若国家不敬畏人民,就会视民如草芥,导致民心尽失;若企业不敬畏顾客,则会不择手段损害顾客利益,导致信誉殆尽;若人类不敬畏自然,则会疯狂掠夺,导致天灾肆掠;若社会不敬畏法纪,就会丑恶横行,导致居无宁日;若个人不敬畏别人,就会飞扬跋扈,导致身败名裂。天不怕,地不怕,谁都不怕,不是勇者的本事,而是灭亡前的疯狂;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不是弱者的无奈,而是成功前的明智。敬畏与我们相伴,就是给人生的一份平安保险。
    要有感恩心。古人说得好:“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感恩心就是懂得回报他人和社会的良好心态,是一种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感动并能享受这一感动的精神境界,也是善于发现别人的价值和客观判断事物存在条件的智慧。其哲学基础就是普遍联系的规律和因果互动的观点。任何与自身相联系、相碰触、相影响的事物,都是形成现实的某种原因和造就未来的一股力量。我们应当感恩大自然,日月星辰,给了我们光明;花木鸟兽,丰富了世界色彩;风雨雷电,增添了宇宙生气;山水林泉,承载了芸芸众生。我们应当感恩身边的所有人,父母养育了我们的生命,朋友给与了我们温情,社会成就了我们的事业。即便是那些碰撞你的人,也有值得感恩的理由:欺骗你,增长你的见识;伤害你,磨练你的心智;遗弃你,教导你应自立;藐视你,觉醒你的自尊;绊倒你,强化你的能力。因此,懂得感恩,生活中就少些报怨,多些珍惜;人际间就少些仇恨,多些友善;社会上就少些纷争,多些和谐。心存感恩,才会理智地面对人生旅途中的一切挫折和不幸,对人生充满希望;才能从容地面对一切是是非非,始终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才能带来他人对自己的尊重与感激,充分享受做人的尊严和荣耀,人生充满阳光,生活更加精彩。
    要有宽容心。宽容就是容许别人自由行动或判断,耐心而毫无偏见地容忍与自己的观点或公认的观点不一致的意见,待人宽宏大量,于事不斤斤计较。正如朱德元帅诗所言:“开心常见胆,破腹任人钻,腹中天地宽,常有渡人船。”笑容可掬的大肚弥勒佛总是伴随着一副对联:“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天下可笑之人”,向世人昭示的真谛,就是有容人之气量和宽仁之心胸,就会无忧愁无烦恼,笑口常开。在某种程度上讲,世界上许多事情都是无可无不可的,没必要过分较真。“处处绿杨堪系马,家家有路到长安”, 任何想法都有其来由,任何动机都有诱因,任何存在都有理由,对不同的事物,要设身处地,换位思考,尊重别人的知识和体验,积极吸取精华,慎重扬弃糟粕;“得放手时须放手,得饶人处且饶人”,每个人都会犯错,要紧的是不能耿耿于怀,而要放下包袱,着眼未来;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不能宽恕他人,就是拆掉自己过河的桥梁,多一点对别人的宽容,生命中就多了一点空间。宽容别人,其实就是宽容自己。当然,宽容的实质就是尊重、理解、信任和沟通,但不是放任和纵容,也不是故意示弱或无原则退让,而是一种坚强和忍耐,是以退为进,积极防御,主动权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宽容的最高境界是对众生的怜悯。拥有宽容心,就会一身轻松,坦途在前,香花满路。
    要有慈善心,慈善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善意和温暖,具有慈善心肠,人格才能达到完善,境界才能达到至高。儒家讲博爱、墨家讲兼爱、佛家讲慈悲,慈善理念源远流长,导向作用殊途同归,都是劝人行善,实现人性的完美和社会的和谐。慈善文化和慈善义举如同繁茂的森林,我们都是其中挺拔参天的大树,如同春回大地,我们都能分享百花的芳香。当以扶贫济困、诚信友爱、互帮互助为主要内容的慈善文化得到继承发扬的时候,我们都处在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温馨世界里;当弱势群体得到挂念、同情、扶助和人文关怀的时候,我们的人格尊严和生命价值就到了充分的敬畏和尊重。我们要积极回应弱者的痛楚和呻吟,以爱人如己的热情,伸出见义勇为的双手,让慈善阳光穿越沉重的生存愁云,放射出温暖人生的绚丽色彩;我们要牢记“喻人知善,不是真善”的箴言,充分尊重弱者的企求和人格,将心比心,在对等、尊重的层面上思考人己关系,把善待于人当作目的,而不是可资利用的手段,只讲奉献,不求回报,充分彰显慈善的道德内涵。置身于慈善大爱之中,必定潇洒之至。

    “四心”如常,智者怀之,潇洒人生,慧者独占。但愿我们拥有人生的大智慧,在人世潇洒走一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