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社会关心支持和全体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我市高中教育得到了较快发展,办学规模不断扩大,规模办学的效益日益突现,办学条件不断完善,办学质量逐步提高,基本满足了人民群众对高中教育的需求。但我们同时还要看到我市高中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一是 高中教育的发展缺少政策性、法律性支持,国家及各级政府都没有出台纲领性、法规性文件支持高中教育;二是经费投入严重不足,许多高中学校多年来未得到过政府一分钱的专项建设投入,公用经费包不住日常水电费用,学校的发展全靠自我积累或举债,学校负担日益沉重;三是办学条件远远落后于周边地区,难以适应新课程的要求;四是编制统的过死,导致许多办学效益好的 学校师生比严重失衡,教师负担过重, 学校发展没有特色缺乏后劲;五是没有形成有效的人才培养和激励机制,抑制了外地优秀人才的引入和内部优秀人才的发现,制约了教师的工作进取心和积极性。为此,我建议:
一、站在城乡统筹发展的高度,科学研究高中学校布局调整。
城乡统筹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随着城市化步伐的加快,一方面是农村人口快速下降,另一方面则是城市城镇人口的急骤增加。根据安康市“三个一百万”的远景规划,高中教育长远规划必须随之跟进、与之适应。一是集中力量办好各个县城所在地的高中和中心城市有发展潜力的高中。这是一个战略性的布局问题,这批学校既要高质量又要大规模,老牌的学校要抓住一切机遇挖潜扩容,新建的学校要高起点,大容量,这类学校的规模一般要在60至90班,要考虑20年至30年够用的问题。二是乡镇所在地原则上不再新建高中学校。原有的高中学校如果没有规模、没有潜力、生源严重萎缩的,要分期分批予以撤并。必须长期保留的学校,要根据人口发展的趋势确定规模,服务区人口不超过十五万的学校,不要盲目扩大规模,要把学校办精而不是办大,要把有限的资金用于改善内部设施水平,改善实验条件和教学硬、软件上,要逐步达到新课标对高中学校硬、软件的要求。那些不顾人口发展变化趋势、盲目举债扩张规模的做法要引起各级政府的关注。
二、拓宽以政府为主导的融资体制,努力增加对高中教育的投资。
一要增加高中教育的投入。在目前国家教育投资主要倾向于义务教育的情况下,各县区地方财政要把新增财力按国家规定比例重点向高中教育倾斜,切实实现教育投入“三增长”,即预算内教育经费拨款的增长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生均教育经费和学校公用经费逐年增长,并把城市教育费附加重点用于高中阶段教育上,以解决政府对高中教育投入过小的问题;二要充分发挥财政杠杆作用。把政府担保、银行贷款、财政贴息、学校还贷这个行之有效的学校发展融资渠道走下去,减轻学校债务以及由此引起的利息负担,使学校得以轻装发展;三要鼓励民间资本进入高中学校投资。出台相关政策,吸引社会民间资金向高中教育的投入,加强监管力度,解决学校发展融资难的问题;四要建立健全高中贫困生资助机制。通过政府、学校、民间等多渠道筹措资金,对普通高中的贫困生予以资助,保证其完成学业,提高高中阶段教育的入学率,减少因家庭困难而造成的辍学现象。
三、加强对高中教师队伍的管理。
第一、以县区为单位在教育系统内部对教师编制实行动态管理。使教师编制随着生源的变化而及时调整。随着城乡统筹加快和高中新课程的实施,不能多年一个编制标准,更不能一定多年编制不变,多渠道补充优秀高中教师,解决生源充足学校,班大人多、教师负担过重的问题。
第二、继续实施教师队伍培训提高工程。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基础上,培养一大批各个层级的优秀教师,特别注重对青年教师的培养。要发挥各级骨干教师的影响力,发挥他们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技术等方面的辐射和引领作用,以此带动全市高中教师队伍的成长壮大。
第三、把提高教师待遇作为稳定教师队伍的重要因素。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学校在财力许可情况下,逐年稳步提高教师的待遇,并作为对学校工作考核内容,使我们与发达地区的教师待遇不要越拉越大,尽量减少优秀教师的流失。
第四、重奖对教育事业有突出贡献的教师。树立榜样,让教师职业真正成为全社会羡慕的职业。 今年市政府设立了励志奖,奖励高考中有特殊贡献的学校和学生,在社会上引起很大很好的反响,今后各县区都应以适当的方法、适当的名义奖励优秀教师,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和创造活力。
四、促进学校管理的规范化、精细化和特色化。
在大力扩充优质教育资源的前提下,引导各高中学校将班额逐步回归到标准班额,促进学校管理的规范化、精细化和特色化,这是全市所有学校要认真研究解决的问题,也是各个学校挖掘内部潜力,走内涵式发展并逐步形成自己办学特色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