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市江北新区建设,既规划了大学园区,也预留了中学建设的地盘,对于整合江北教育资源,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教育需求,有着十分深远的意义。笔者认为,新建的中学以分离市二中初高中为基点,设置独立的高中,应为一个不错的选择,理由如下:
一,市二中是一所完全中学,既有千人规模的初中学生,又有两千人以上的高中办学人数,这样的格局,从长远看,既不符合安康市政府确立的“扩大高中,分离完全中学里的初高中、壮大高中办学规模的高中阶段发展思路。”,也不适应江北新区的发展对教育的需求。因此,现在着手分离现有的市二中的初高中,设立市二中初中分校和高中分校适时可行,势在必行。
二,现有的市二中校址偏东,偏离安康城市规划中心,校园内部布局不尽合理,而新的校园规划除了保留高中一栋教学楼外,其余的建筑需要在10年或更长一段时间重建,预计投资超过8000万元。然而,完成这个建设规划,仅仅使学校的办学规模达到预想中的6000人左右。从投资效益和社会效益看,不如新建一所独立的高中更划算。
三,江北现有三所完全中学(江北高中,市二中,关庙中学),校距不超过4公里,服务的半径相对较小,覆盖的人口范围和人口密度不广,办学的效益不是很高(三所完中每年新招高中一年级人数仅仅1500人,新生中还包括外县外乡镇的受教育人群),如此近距离的三所完中,对于安康市江北新区来讲,布局显然不合理,东重西轻,需要作出调整。
四,江北新区建设完成后,将有10-15万人聚集,需要与之配套的高中阶段教育地位十分重要。因此,提前建设独立设置的二中分校,既是实现二中品牌晕轮效应的一个措施,对于投资者或居住者都是一个利好消息。其次这所独立的新高中与现在的几所高中距离上相对目前的状况,布局上相对更合理一些。
五,市二中现有的师资,第一学历90%以上均是上世纪80、90年代的本科毕业生,他们的能力和水平在我市同类学校里都是首屈一指有目共睹的,但由于过去企业办学主要服务于铁路子弟,规模小不说而且效益不是很高,因此,工作上的分工致使校内有相当一部分教师长期在初中教学,这种现状对于我市相对落后的高中师资来讲,是一种教育资源的浪费,有必要充分发挥这部分老师的潜力,发挥教育资源的整合优势,办好一所单设高中。
六,新建的市二中高中分校,与我市的两所普通高校毗邻而建,可以成为两所高校的附属中学或见习基地,对于提高双方学校的知名度和共享教育资源利多而弊少。同时,把现有的市二中校舍不再做大投资建设,设置为一个可容纳三千学生的单设寄宿制初中,也完全能够满足周边老百姓子女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需要,更好的完成目前和今后江北规划区的各个小学、初中、高中的教育衔接。
七,江北新区建设从规划上讲是高起点的,那么,与之配套的基础设施是要政府买单的。教育作为民生的一项基本需求,城市建设的一个基础设施,把高中建设与其他基础设施建设同步启动,配套进行,对于吸引外资,解决外来人口的汇聚是大有益处的,假如指靠或依赖引进个人投资建设,创建民办学校,其效益、效果是比较滞后的,由政府提前策划提前建设不失为一个良策,而二中良好的办学业绩还可以弥补民办学校办学师资力量的不足。
八,据了解,苏州在保护老城区、扩建新区时,曾将老城区中小学有步骤的迁移到新区,为保护历史文化名城,拉大城市骨架,扩大城市容量,刺激各类消费,吸引外资建设等方面作用显现突出,这一举多得的经验值得安康借鉴。
如果把现在二中的建设规划做一个调整,投资方向做一个改变,就有可能用同一样的钱办不一样的事,有可能用较少的钱办更多的事,如果现在能形成一个共识,并且开始运作,对于新区的开发建设会有一定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