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一江清水送北京”算算账

作者:廉维亮 来源:人民政协网 发布日期:2011-04-28 09:31
         4月下旬的秦岭竟传来了一声蝉鸣,这不禁让全国政协人资环委“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质保证”专题调研组的委员们感到惊奇。秦岭地区优越的自然环境给了生灵们最舒适的生存环境。同样,这里也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涵养区,从山石和根系里凝结出来的水,一滴一滴的积蓄起来,流入汉江、丹江,流入丹江口水库,2014年,这些水将通过1273千米总干渠输送到北京、天津等华北城市。
  “南水北调是关系国家、人民利益,造福子孙后代的大事,保障供水水质关系到工程成败,需要我们高度认识。为了保证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质,陕西人民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牺牲掉了很多发展地方经济的机会,为的就是保护好水源含蓄区,减少对汉江水的污染,将来送到北京的除了一江清水,还有一片深情厚谊。”调研组组长、全国政协副主席李金华曾在陕南工作多年,对于这片土地有着特殊的感情。
  “但是我们此番前来,不仅是要来表达感谢之情,更多的是希望听听地方上的情况,听听你们面临的问题和困难,听听你们算算账,算算到底需要多少支持能够保证一江清水送到北京?”站在汉中市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沉淀池旁,长期负责审计工作的李金华问题问得很实在。
  “目前我们的主要困难还是在于地方财政资金不足,城市雨污分离还没有实现,污水管网建设也还没有全覆盖,城镇污水的处理比例还比较低,希望中央能够加大转移支付的力度,给予我们欠发达地区更有效的支持。”汉中市环保局局长师俊回答。
  “那么这个账细算起来的话,我们现在污水处理的比例占到多少?这个比例达到什么水平,你们可以保证汉江的水质?”李金华追问。
  “目前,我们计划的11座污水处理厂,其中大部分还在建设过程之中,每年产生的8900万吨污水,43%的工业废水50%的生活污水能够得到处理,比例还是很低,要真的达到保证水质的目标,这个比例至少要提高到90%。”师俊回答。
  “希望你们能够把这个账算得更精细一些,一是要计算清楚2014年之前需要增加哪些投入,重点解决哪些问题;二是谋划如何在工程建成运行之后,建立一套保障水质的长效机制。”李金华说。
  调研组成员、国务院南水北调办总经济师张力威为汉中算账提供了一个重要信息:按照工程的整体计划,中央财政将为汉中市提供9800万元用于治理工业点源污染,1.2亿元用于垃圾处理,9.6亿元用于污水处理,2500万元用于环境监测能力建设,8亿元用于水土保持。
  这些数字是汉中市党政领导第一次听说。汉中市市长胡润泽认真地记录着,“也就是说有将近20亿元的资金支持我们保护水源区的生态环境?”
  “是的,在2014年之前,将有11.7亿元资金拨付到位,希望你们在这个数字的基础上再认真按照李主席的要求算清下一步的细账。”张力威回答。
  作为调研组的副组长,张基尧去年刚刚从国务院南水北调办主任卸任,他用“不容乐观”概括了当前水质保障工作的现状。“按照总体规划,2014年中线工程通水时,水质标准应当达到Ⅱ类水的标准。作为中线工程的主要水源地,目前沿汉江各地区的污水处理、垃圾处理水平还比较低,需要国家和地方一道努力,尽快改变这一局面。”
  调研组成员、水利部原副部长翟浩辉认为,单纯通过财政转移支付只能解决眼前的困难,未来还需要依靠市场机制,从供水价格上提取一部分资金,建立长期有效的补偿机制来保障建成设备的持续运营。“建议未来将污水处理交由专业化的公司来专门运营,财政给予一定的扶持,这样既能保证项目运转的质量,又能减少地方财政负担。”
  “眼前与长远兼顾,中央与地方携手,财政与市场结合,唯有如此,一江清水供北京的承诺和面临的困难之间,才能找到真正的突破口和入手点。”调研组的真知灼见令胡润泽获益匪浅:“‘账’的确还要细算,但‘一江清水送北京’没有任何可以商量的余地,坚决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