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走一江清水,留下青山绿水

作者:严维亮 来源:人民政协报 发布日期:2011-05-10 16:33

   “为保证水质,取水地区的净值发展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但是正是这种限制,恰恰为这些地区留下了绿水青山,为他们在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发展方式、发展绿色经济、建设生态文明等方面提供了先决条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质保证”专题调研组组长、全国政协副主席李金华的一番言论,令许多陪同调研的地方党政领导茅塞顿开,以前他们把更多精力放在呼吁加大生态补偿力度,解决移民安置等问题上,对于南水北调工程中获得的机会和利益分析的并不多。
    “送走一江清水,留下绿水青山。”辩证法的神奇决定了不会存在单纯的给予和索取,在限制工业项目发展的同时,也降低了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的风险,在科学发展观面前,南水北调的生态保护要求,给水源地地区生态、环境优良的“后发优势”。
    “把一江清澈的水调运到北京,体现了汉江、丹江沿线地区干部群众的觉悟和奉献精神,但是受益于这项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跨流域调水工程的,不仅是京津、华北地区的人民,作为水源地的陕西、湖北、河南,同样也是这一工程的受益方。”调研组成员、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协原主席任启兴建议,要充分利用好后发优势,以以汉江、丹江口水库为核心,打造扶贫旅游开发试验区,着力在这片区域里发展绿色环保经济,依托旅游业等朝阳产业的发展,拉动消费,以“富民”为主要目的改善民生。
    在水源地丹江口水可沿岸,湖北、河南的几个沿岸县市都划定了水质保护范围,关停了一大批曾经作为地方财政主要来源的造纸、有色金属选矿、黄姜化工等企业,最大限度地保证水质达标。如今,新的生态产业已经很快地成长起来。
在湖北丹江口市的阿里山公司,调研组一行看到了这里引进先进技术发展生态生猪养殖,并形成循环经济产业链的实践。走进生猪饲养车间,大家并没有闻到刺鼻的臭味,通过先进的微生物菌技术,猪舍消毒、空气净化、污水处理等领域广泛使用后,取得良好效果。微生物菌和猪的排泄物混合在一起,又形成了肥效极高且绿色环保的农家肥,施用在了茶厂、果园和蔬菜种植基地里。调研组来到这里的时候,公司今年的首批茶刚刚采摘下来,“在养猪企业闻不到猪粪的臭气,却能闻到乌龙茶香,着实是奇迹。”调研组成员严慧英说道。而公司通过“企业+合作社+农户”发展生态农业,既保护环境又带动农民致富的模式,更是得到了李金华副主席的赞许。
    南水北调水源区的生态恢复工作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在陕西安康市石泉县银龙乡,调研组来到双樟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现场,这是此行20多个调研点中,大家行走脚步最缓慢的一个。这里旖旎的秦岭风光、适宜的温湿度、清新的空气、小桥流水人家的惬意生活,山南的村落一点不输江南风光,令大家流连忘返。按照丹江口水库及上流水土保持工程的要求,这里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和水土保持示范建设结合在一起,对村民生活污水进行综合处理、垃圾集中填埋等办法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并通过“坡改梯”、退耕还林,形成了立体的田园风光。
    “假如没有南水北调的整体生态保护规划,陕南农村能够发展成这个样子估计还要迟上几年吧,以前的‘大字报田’不见了,地址灾害的威胁降低了,人民安居乐业,这样的安康才是幸福的。”调研组成员邱衍汉常委的一句评价,赢得了村民的一片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