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不过三代”的魔咒

作者:吴咏梅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日期:2011-04-05 13:09

    古人云:“道德传家,十代以上,耕读传家次之,诗书传家又次之,富贵传家,不过三代。”这段凝结了人世沧桑的断语,又代有验证,世世不爽,于是“富不过三代”就成了国人古已有之的俗语。不仅如此,在民间还流传着很多类似的口头禅。如叹亲远必疏,有“一代姑,二代表,三代四代认不到” 之语,感守业不易,有“一代创,二代守,三代耗,四代败” 之说。总之,好像盛衰交替、贵贱轮回是谁也无法超脱的铁律。
    但问题是,“富不过三代”并不是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规则,请看2006年《胡润全球最古老的家族企业榜》,荣登榜首的日本大阪寺庙建筑企业金刚组,传到第40代,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全球入选的100家家族企业,英、法、美、日各有17家、16家、15家、10家,最后一名也超过225年的历史,美国知名全球的肯尼迪、福特、洛克菲勒、福布斯等都有数百年历史,至今家门兴旺。令人愕然的是,榜单中竟没有一家中国的家族企业。
    因此,我们说“富不过三代”很有中国特色,并不过分,有人认为它是国人头上的魔咒,也不是危言耸听。遑论“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闹剧以不同的版本上演了数千年,且就眼下社会生活的一些现象而论,足以说明我们仍然在“富不过三”的怪圈里徘徊。父母甘愿用大半生积蓄和心血支撑子女们的时髦生活,子女在新居里享受现代文明,父母仍在陈旧的住宅里度晚年,子女开着私家车上下班,父母挤着公交去购物。更可怕的是,眼下 “拼爹”现象时有所闻,“富二代”、“官二代”已经成为敏感的词汇,“身份决定命运,还是奋斗决定命运”成为抢眼的论题,一些“二代”嚣张跋扈、无所忌惮、挥金如土,尽显败落端倪,路人侧目;面对“身份壁垒”所带来的社会地位不平等、资源分配不公平、发展机会不均等现象, 智者忧心。传统的父母之爱,使下一代坐享其成,自感优越,省略了拼搏的历程,丧失了励志的机会,异化了社会人的本性,淡化了志向、追求和理想。撒切尔夫人曾经断言中国永远无法成为世界的超级大国,因为中国没有这样的文化精神。如果我们不从文化基因中进行一场革命,彻底改变产生败家子的社会环境,撒切尔夫人的话就可能成为至理名言。
“富不过三代”这口警钟已经在国人头上敲响了数千年,是不是应该得到如下警示呢。
    要把成就辉煌、创造财富的能力传给下一代。“父传子,家天下”是渗透在中华民族血脉里的家庭亲情理念。但是,把什么传给下一代,是决定上辈的初衷能否如愿,后辈能否传承荣耀的分水岭。首代创业者大多从青少年时期就经过磨砺, 競競业业,吃苦耐劳,勤俭持家,奋发向上,锤炼了他们坚强的意志和杰出的才能,使他们能够有所成就,而这些品质和才能是最应当传给下一代的宝贵财富。如果长辈仅仅为后代创造了几代人都花不完的钱财,或者营造了优越的社会地位和关系,忽视了成就大业的品质和能力的培养,让后代产生与生俱来的优越感,满足于享受父祖辈的福荫,仪仗父祖辈的权势,不思进取或者为所欲为,没有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的毅力,更缺乏杞人 忧天式的危机感,成为纨绔子弟,不成败家子都难。当代探究家族企业命运史的学者甘德安认为,没有企业家精神的传承就没有企业的传承,“富不过三代” 不过是继承人缺乏人力资本而导致非人力资本,比如货币资本、实物资本丧失的过程,即人力资本与非人力资本非线性良性互动机制的丧失。因此,没有人才辈出的家庭难以富过三代,没有人才辈出的企业难以长盛不衰,没有人才辈出的国家难以兴旺发达,也只有优秀能干的后代才能长久继承、保持或增加前辈创造的财富和荣耀。
    要更多地为社会稳定和谐贡献力量。财富和荣耀都是特定社会环境的产物,秦朝李斯、汉朝田玢、窦婴、宋朝蔡京、贾似道、明朝的严蒿、 清朝和绅等均为朝庭重臣,富贵之极,都是当代家败身亡,汉初名将周勃、灌婴、卫青、霍光等,其后代无一善终。他们荣辱变幻的原因虽然不尽相同,但都昭示离开了特定的社会秩序和特有的社会条件,任何人既有的财富和地位都将顷刻烟消云散。家庭及家族的兴衰荣辱,与国家、民族、社会的命运以及个人的行为密切相关。富裕的首要条件是社会的稳定,在社会动乱和战乱频仍的时期,人们朝不虑夕,流离失所,保持财富、富过三代就是痴人说梦。政通人和, 社会稳定,人民才能安居乐业,企业才能安心创业,家庭、家族、企业才有富过三代的可能。可见,富过三代决不只是一个简单的财富传承问题,实际上它对国家昌盛、民族振兴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要跳出“富不过三”的怪圈,拥有重要地位和大量财富的人应该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应该具有强烈的忧患意识,做到拼搏进取,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致力于营造公正公平的社会秩序,倡行讲究公德、乐善好施等优良风气,惠及弱势群体,促进社会和谐。只有这样,才能树立良好家风,营造长治久安的社会环境,惠及子孙后代。
    要完善不劳动者不得食的社会机制。败家子的产生,大多与前辈为他们提供了可以坐享其成的条件有关。西方国家其所以能够在全球最古老的家族企业榜中名列前茅,就是因为他们有比较完善的不劳动者不得食的社会机制。国家通过遗产税法、物业税法等法律手段,对社会财富进行公平的再次分配,割断家族后代可能坐享其成的的财富基础。基于独特的文化理念,许多富人特别注意不让孩子知道自己是 富人,以防他们小小年纪就因为觉得有依靠而不思进取,即就是豪宅、飞机、游艇等等遮掩不住的家庭财富,家长常常想尽办法,让孩子觉得这些财富和自己无关。还有一些家庭,干脆自己掏腰包,让孩子去非洲、拉美、南亚的贫民窟当志愿人员,不让孩子产生“理所当然的特权”思想。不少人纵然是泼天之富,一般也不任由子女挥霍,而是鼓励子女独 立,引导他们自己创业。象世界第一富豪比尔.盖茨、第二富豪巴菲特,他们均将多数财产捐献给了公益事业,只将少部分留给儿女。并且他们带头反对修改有利富人的遗产税法案。相比之下,我们应该反思的东西是在太多了。
    对“富不过三代”这个魔咒,破解的钥匙就掌握在我们自己手里。只要重重地敲响 “富不过三代”警钟,时刻牢记并践行,“好儿不得爷天地,好女不穿嫁妆衣” “授人以渔,不要授人以鱼” “守业比创业更难”这类劝世励志的之言,虚心汲取西方教子治家理财方面的科学理念,树立正确的亲情观、财富观和社会观,就一定能够世泽绵长,家道恒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