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忌讽齐王纳谏》的确是思想性艺术性完美统一的千古美文。因妻子爱、小妾畏、客有求而都对己违心称颂,邹忌受此警示,联想到天下对齐王无不有爱、畏、求,齐王可能连一句真话都难以听到。于是借此现身说法,进谏齐王开门纳谏。齐王从善如流,重赏“刺寡人之过者”, “谏寡人者”和“谤议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终于迎来了众国来朝,“战胜于朝廷”的盛世。
封建社会的皇帝或者国王谁不想江山永固,家天下万世罔替。不少贤君名相也对覆舟载舟的奥秘保持了几分敬畏,千方百计洞察民情,熟谙社情,通晓时势,苦心营建天下祥和的治世。这就需要居高位者能够经常而顺畅地听到民众表达的真心话,臣下传递或报告的真实话,以及别人规劝、提醒甚至批评的真诚话。所以,在丰厚而悠久的传统文化中,不乏昭示或者引导君王致力贤明,提升政治智慧的格言警句。譬如“兼听则明,偏听则暗” 、“大智兴邦,不过集众思”、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 “千夫诺诺,不如一士谔谔”等等,最经典的是描绘了一幅说者和听者良性互动的理想化状态:即耳熟能详的四句话:“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搞成个政治智慧格言大全,肯定有厚厚的一本。
赵普称半部论语治天下,有君临天下的智慧差不多被孔圣人穷尽了的意思,加之又有那么多良言警语回想耳畔,应该能够创造齐王“战胜于朝廷”的文治胜景了吧。但是翻开24史,言路堵塞、圣聪蒙蔽的现象真个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真话难寻就像是封建社会这个躯体与生俱来的病变基因,没法根治,并常常因此丧命。道理其实很简单,善说的邹忌与善听的齐王,毕竟是有生命的个体,况且谁又能保证他俩时时处处都是善说善听的呢。但是,君王与臣下子民之间君临天下与俯首称臣的关系是体制化的,因而臣下子民对君王爱、畏、求之类的心态也是宿命式的,善说谎言成为了国人的处世智慧和生存技巧,有真话难寻之感也就成为社会的必然。
难寻真话的始作俑者,就是听者自身,品尝谎言苦果的,还是听者自身。具体到个人日常生活中的家长里短,若你心胸狭窄,自以为是,耳畔就只剩恭维之言,很难听到别人对你的真实评价,诚恳提醒或真情倾诉,会长久生活在精神孤独和信息封闭的沉沦之中;单位或集体的领导者若专横跋扈,刚愎自用或不思进取,周围就不乏阿谀之徒,很难得到下属的善意批评、中肯建议或合法有序的意愿表达,会使单位死气沉沉、民怨沸腾甚至乱象丛生;王朝的兴衰隆替,固然是多因一果,但言路不通畅,或者君主荒淫昏聩,忠奸不辨,不愿听或难以听到真话,肯定是共有的成因。
人们往往从个人修养层面或者道德范畴的视角,去寻求破解真话难寻的尴尬,不能说没有一点道理。如果一个人谦恭磊落,见贤思齐,自然会有诤友相随,与人交心顺畅,于事洞明就里,安享阳光人生;手握社稷者励精图治,求贤若渴,贤明圣哲,乐于纳谏,自然会忠臣当道,言路大开,广闻真情,上善决策,及时纠弊补遗,化险为夷,成就辉煌盛世。但是,根治真话难寻的历史沉疴,仅靠个人的道德勇气和修养胸襟,是远远不够的,仅仅靠理性的说教和高超的讽谏,也是万万不能的。为何“实事求是”的信条训导了这么多年,“最讲认真”的期许伴随了这么多年,坊间还有“数字出干部,干部出数字”之类讽刺乱象的戏语,民间还有“村骗乡,乡骗县,一直骗到国务院” 之类极具夸张意味的顺口溜;不仅如此,时下在反腐、打黑、治污、扫黄、安检等行动中发现的问题,绝大多数都有一个产生发展的过程,很多腐败分子都有边腐边升的不凡经历。我们有理由断定,与真话难寻的困境没有摆脱,负有监管职责的上面,不愿意或者是不能够听到真话或者看到实情,有直接的关系。如果满足于开会听汇报,走马观花搞调研,岂不有被糊弄欺骗之理?如果总是不自觉地感到被“抬轿子”很受用,又有何人愿意口吐真情?如果习惯于不讲真话,恭顺吹拍,报喜不报忧,发生问题就是迟早的事。面对这些触目惊心的后果和惨痛教训,真话难寻的感觉是不是分外强烈呢。
个人生活中不说实话,难听到真话,并无大碍;一些人“为集体争光”,顾及 “家丑不外扬”,向上说假话,或者是集团成员基于局部利益,共同造假互不揭发、对局外人说谎,也只是小害。但是,一个道德沦丧,诚信稀缺的社会是没有前途的,一个假大空盛行,缺乏公信力的局面是相当危险的。可以说,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社会结构中下对上的爱、畏、求的基本格局没有变化,国人积久成型的说话艺术老道圆熟,有产生谎言的社会机制和文化根基。根治真话难寻的历史沉疴,还必须从体制创新和文化再造入手,从内因和外因两方面改变对上爱、畏、求的依附地位,使每个生命都成为一个独立而有尊严的个体,成为心忧天下、勇于担当的人,从容淡定、冷静思考的人,刚直不阿、敢于直言的人。运用制度之规和法律之剑,使“两眼向上”、“耍嘴皮子”的行为没有市场,受到惩罚;使据实情讲真话的人受到激励和保护。若能如此,我们就能稳步在安全而宽阔的坦途。
“贤路当广而不当狭,言路当开而不当塞。”为使真话不再难寻,期望有更多的邹忌再世,忧国忧民,善言敢言;有更多的齐王重生,畅怀纳谏,从善如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