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长度

作者:吴咏梅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日期:2012-03-14 09:33

      蝼蚁尚且贪生,何况人乎。如不是极度痛苦或者彻底绝望,人们不会自动放弃任何求生机会,千方百计追求生命的长度。
       面对欲望长生而生命短暂的矛盾冲突的无奈,一些人选择了追求名声的长久,希望身外之名的无限延续弥补鲜活生命的有限;一些人选择了追求有限生命的无穷价值,以生命的厚度和质量代替生存的长度和数量。诸多哲人对人生的思考更为经警独到: 亚里士多德说:“人生最终的价值在于觉醒和思考的能力,而不只在于生存。”他认为人生的终极意义不在于生存本身,而在于对世界认知的深度;爱因斯坦说:“人只有献身社会,才能找出那实际上是短暂而有风险的生命的意义。”他们认为人生的意义在于奉献社会,如只是为了自己活下去,活得再久也只是行尸走肉。他们不太在意长度,而更关注质量。
       其实,人的一生,来到人世与本人的意志毫无关系,但如何打理生命过程,使其既长久而又富有价值,就与个人的主观因素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纵观芸芸众生,有的如昙花一现夭折,有的象松柏长青高寿;有的冷落如涧边幽草,有的显赫如庙堂丹桂;有的如闪电雷鸣般壮烈献身,有的如花谢叶落般淡然辞世,能使令名长久留存于人间记忆的更是凤毛麟角。
       这万花筒般的人间世,取决于人类生老病死的自然生理属性,更取决于个人和社会对人生价值的理解、对人生轨迹的掌控和对人生目标的追求。
       古代帝王将相享尽人间荣华,岂忍一朝撒手丢弃。为求长生久福,礼佛、拜仙、服丹药、食补品,无所不用其极,然总与平头百姓一般,大限难逃。于是耗天下之力,筑巍巍陵冢,建豪华地宫,期盼威名世代流芳,福祉在另一个世界绵长。可赫赫几百帝王,数千将相,今天即就是文史学人,活在他们心中的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康乾大帝等寥寥数人,也不是因为他们的陵寝岸然或是天之娇子,而是在中华民族发展过程中打下的深深烙印,是他们为民族的强盛创下的千秋功业。因为没有这几位叱咤风云的历史人物,中华民族在世界上昂首挺胸就少了几分底气。
       魏文帝曹丕是历史上少有的自信凭词赋文章就可以令名不朽的人。他认为:“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是以古之作者,寄身于翰墨,见意于篇籍,不假良史之辞,不讬飞驰之势,而声名自传于后。”李白、杜甫、白居易、杜牧、李商隐、苏轼、辛弃疾、李清照、王实甫、曹雪芹等一大串名家,都是借助“文章”而声名长久传于后世的人。可惜他自己虽贵为皇帝,但历史的知名度,尚不如终身为相的其父曹操和以才称奇的其弟曹植。这要怪他自己心动落后于行动,没太在意或者没有精力“寄身于翰墨,见意于篇籍”。正反两个方面都验证了曹丕见解的超凡和英明。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荆轲,一侠客而已,但千百年来悲壮的诗句还在我们耳畔回荡,荆轲的形象在民族的记忆中还是那么鲜亮。究其原因,在于他刺秦王的行动体现了”“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血性,体现了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的侠士气节,体现了舍身取义、杀身成仁的忠勇和节义,以及甘为信念和价值观献身的牺牲精神。这类精神和节操的价值无疑是崇高而永恒的,荆轲从而在民族的记忆中得到了永生。
       与荆轲类似,许多镌刻在民族记忆中的人物,他们刻意追求的并不是以青史留名的方式获得永生,而是秉持的信念和追求的理想高于自己的生命,只是在为之坦然献身的壮举中,获得了长生这个“副产品” 。
       颜真卿是一位以铮铮铁骨和煌煌书艺获得永生的人物。他由殿中侍御史被贬黜到平原任太守,发觉上司安禄山有异心,就借口要预防洪水,加高加固城墙,屯积丰足粮草,把能够打仗的青壮年人登记起来,做好了守城准备。安史之乱爆发,率众坚守平原城,抗击了安禄山的大批军队,是唐朝平定叛乱的功臣之一,成为四朝元老,名重海内。年过古稀之时,奸臣卢杞欲借叛将李希烈之手加害,就向问计于己的德宗推举颜真卿,派其前往劝谕。诏书颁下,满朝文武尽皆失色。所有人都觉得,卢杞这么做无异于是颜真卿去送死。他却不和皇帝计较,明明白白的走进奸臣的圈套,无反顾地上路了。行前给儿子留了封遗书,只写了六个字:奉家庙、抚诸孤。走到洛阳时,东都留守郑叔则劝他拖延时间,看天子会不会改变主意。颜真卿说:“这是圣旨,岂能逃避?”毅然前往,果被李希烈缢杀于蔡州。颜真卿不仅气节刚烈,而且书法成就超凡,书如其人。用笔雄逸,字迹刚健,结体宽博而气势恢宏,骨力遒劲而气概凛然,不仅体现了大唐气度,而且与他高尚的人格十分契合,是书法美与人格美完美结合的光辉典范。欧阳修曾说:“颜公书如忠臣烈士,道德君子,其端严尊重,人初见而畏之,然愈久而愈可爱也。”对后世书法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德宗赞其 “才优匡国,忠至灭身,稽其盛节,实谓犹生”。评价是十分精到的。
       谭嗣同面对晚清内忧外患、腐败没落的危局,决意提倡新学,呼号变法,成为维新运动的激进派。被征入京,参与新政。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后,连发谕旨,捉拿维新派。他不顾自身安危,多方活动,筹谋营救光绪帝。计划落空后,他决心用自己的牺牲去向封建顽固势力作最后一次反抗。他要梁启超东渡日本避难,徐图再举,并慷慨地说:“不有行者,无以图将来,不有死者,无以召后起。”日本使馆曾派人与他联系,表示可以为他提供“保护”,他毅然回绝,并对来人说:“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日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英勇就义时,面对刑场上上万观看者,他神色自若,大喊:“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为变法图强的理想而慷慨献身的英雄气概,托举着他的英名在史册上永放光芒。
       印度哲学家、诗人泰戈尔说:“我们只有献出生命,才能得到生命。”细数活在我们心中的如同繁星闪烁的历史人物,他们要么把自己打磨成了国家民族大厦的一块基石,要么煲下了能够滋润世代众生心灵的鸡汤。还有就是把理想和信念置于生死之上的豪杰,但其理想越具有普世价值,其信念越能超越时代的局限,就生存得越久长、越荣耀。他们都是献出生命而又得到生命的大写的人,献出自己有限的在地球上的有形生命,换取了在历史记忆中长久存活的形而上的生命。除此之外,尽管有太多的人权高位重,富甲天下,或者显赫一时,称霸一方,都随着自然生命的终结而成了过眼烟云,没有获得形而上的生命,在历史的记忆中迅速消失得了无踪迹。
       一个人来到世上,纯属偶然;走完一生,实属万幸。因而虚耗人生天理难容。我们都应当追思先哲,效法先贤,以有限的生命求无限的事业和无穷的影响,以增加生命的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