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政协安康市委员会提案公开办理办法(试行)》的规定,市政协提案委员会将市政协三届二次会议以来,经过审查立案的提案(包括提案号、案由、提案者、提案内容和承办单位)予以网上公布。
121号---130号
市政协三届二次会议提案
第121号
案由:关于加快安(康)巫(溪)高速公路建设打通陕渝南北大通道的建议
提案者:陈宗华
承办单位:市交通局
陕渝高速公路是西安、安康沟通渝东北、鄂西南、湖南及两广地区的省际高速大通道,已被正式列入《国家高速公路网络规划》。其中,连接陕渝界的安(康)巫(溪)高速作为南接奉溪高速,北连西康高速的重要连接线,已被列入全省“三纵七横两环六辐射”高速公路网规划。
一、项目基本情况
安(康)巫(溪)高速北起西康高速公路的安康站,南至重庆市巫溪县城接奉溪高速,贯穿平利县、镇坪县、巫溪县三个县区,全线公路里程约192.9公里,其中“安平高速”平利段61.2公里、“平镇高速”镇坪段81.9公里、“巫镇高速”巫溪段49.8公里,总投资约242亿元。目前,三个县区的高速公路项目正在积极推进。安平高速平利段,已于2011年9月30日正式开工,该项目路线全长约61.2公里,路线起自安康市汉滨区大树岭村互通式立交,与十(堰)天(水)高速公路相接,经迎风、老县、女娲山、平利县城、长安镇,止于陕鄂界罗汉垭,与湖北省谷城至竹溪高速公路相接。全线采用双向4车道设计标准,设计速度80公里/小时,路基宽度24.5m,工程概算总费用59.5亿元,建设工期四年。巫镇高速巫溪段,该线路起于奉节至巫溪高速公路止点(K46+486.384),其后经天星乡、大河乡、两河口、经白鹿镇中坝,折入鱼鳞乡茶园子,终点达渝陕界鸡心岭,主线路线全长49.8公里,全线拟按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标准进行建设,设计行车速度80㎞/小时,路基宽24.5米,工程总投资88.3亿元,原计划于2011年动工,2014年建成通车。目前,该路工可研和施工设计文件经专家组审查通过,重庆方面明确的意见是“巫镇高速巫溪段要与陕西同步推进前期工作、同步开工建设”,目前已与陕西交通运输厅达成了同步开工协议。平镇高速镇坪段,路线起于平利县冲河口,与规划的安康至平利高速公路相接,经八里关、曾家镇、牛头店、镇坪城关镇,止于钟宝镇猫子庙同车坝附近的陕渝界隧道进口处,长81.945公里。设计行车速度为80公里/小时,路基宽24.5米,占地4552亩,投资估算94.59亿元,平均每公里造价1.15亿元,项目建设工期四年。目前,该项目的工可研报告已经完成,正在做相关项目前期工作。
二、项目建设意义
建设安巫高速公路的意义十分重大。一是西康高速公路已建成通车,奉溪高速公路已开工建设,预计今年建成通车。届时,西康高速和奉溪高速的连接线—207省道(三级公路)的交通流量会急速增加,207省道必定难以承受巨大交通流量,导致西康、奉溪高速成为“断头线”,无法发挥出西康高速和奉溪高速公路的应有效益。修建安巫高速公路,可以便捷连接G65(包茂高速)、G42(沪蓉高速)、G50(沪渝高速)等国家高速公路,打通陕渝鄂南北大通道,成为渝东北地区北上入京及华北地区最便捷的通道,西北地区利用长江黄金水道通江达海最便捷的通道。二是安巫高速公路的建成,将填补秦巴山区腹地和武陵山区高速路网的空白,对该区域的连片扶贫开发产生巨大的推动效益。一方面安巫高速公路成为“银川—福州”高速公路和“成都—上海”高速公路的联接线,将成为国家高速公路网贯通黄河经济圈与长江经济圈的黄金通道。另一方面安巫高速公路的建成将使陕南、渝东北、鄂西北等地区的经济既迅速融入长江三峡经济圈,又迅速融入黄河经济圈,对实现“关中—天水经济区”和“成渝经济区”高速对接,提升“西三角经济圈”交通运输条件,加快安康交通枢纽建设,促进陕南经济实现循环发展,打造生态旅游精品走廊具有重要作用。三是西安、长江三峡都是世界著名旅游胜地,安巫高速公路的建成将成为连接西安-长江三峡最便捷的通道,将有效整合西安、长江三峡,乃至武当山、神龙架、张家界等著名景区的旅游资源,将对陕西省和重庆市的经济产生重大影响,对我国中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起到巨大促进作用。
三、建 议
目前,修建打通安巫高速公路的条件已经完全成熟。西康高速已建成,奉溪高速也将在明年通车,作为安巫高速的重要组成部分的两段工程,安平高速已经正式开工,巫镇高速已经完成初设即将开工建设,平镇高速工可报告已经完成,唯有平镇高速项目进度明显落后于其他两段工程。到“十二五”末,西安和重庆两大都市高速直通的障碍将主要集中在这两段断头路上。
为此建议:
1.恳请市政府把安巫高速镇坪段纳入今年重点项目,下决心争取省上在今年启动开工平镇高速镇坪段的试验段工程,确保与安平、巫镇两条高速公路同步建成通车。
2.恳请市交通局加大与陕西省交通厅对接力度,促进省交通厅与重庆市交委就进一步加快安巫高速公路建设事宜进行洽谈,形成一致建设意见,尽早完成安巫高速公路的规划设计,力争使安巫高速公路在2012年底前全面开工建设。
提案者联系方式:陈宗华 镇坪县政协13909156568
市政协三届二次会议提案
第122号
案由:关于把镇坪县列为秦巴连片特困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整县推进示范县的建议
提案者:谭虎
承办单位:市扶贫局
秦巴片区是国家实施连片开发的第二个片区,镇坪县地处陕渝鄂三省(市)交界处,在秦巴片区的中心地带,是国定贫困县和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建议把镇坪县列为秦巴特困地区连片开发与扶贫攻坚的整县推进示范县。提出以上建议基于以下理由:
(一)秦巴特困地区扶贫连片开发与扶贫攻坚需要部分县区率先突破。秦巴特困连片区域面积广阔,实施新一轮扶贫攻坚顾需要统筹全局、整体推进,又需要抓点示范、探索经验,以加快连片扶贫开发推进步伐,提高连片扶贫开发效益。镇坪县地处陕西最南部,是陕西的“南大门”,条件艰苦又被称为“陕西南极”,居于秦巴山区腹地、陕鄂渝交界区域,贫困状况具有突出的代表性。镇坪扶贫工作已经取得了良好成绩,具有良好基础,把镇坪县作为区域发展和扶贫开发的重点,能够示范带动陕鄂渝交界边远地区的共同发展,为秦巴片区扶贫开发探索思路方法,提供经验样本。
(二)镇坪县整县推进建设示范县的基础条件
从贫困程度看,镇坪县属于秦巴片区整县推进重点扶贫开发的县。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与全国、全省、全市水平差距大。2010年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64.8%,比全省平均水平低270元,比全市平均水平低141元。县内贫困人口比重大,止2010年全县农民人均人均纯收入低于1500元的低收入人口1.9万人,占全县农业人口的37.6%。根据县统计局2010年全县贫困监测抽样调查6个普查小区的情况,2300元以下收入的农户比例为60%。贫困人口的空间分布主要集中在中高山区。
从县域经济发展基础看,镇坪人口总量小,自然禀赋独特,生态资源优势明显,虽然仍然处于经济总量小、产业层次低、群众增收慢、基础设施弱的滞后阶段。但是,打破瓶颈因素制约后,有基础、有能力、有条件变发展滞后为后发优势,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变人口劣势为人均强势。
从基础设施情况看,镇坪县目前虽然没有铁路和高速公路,但县内的道路交通网络比较发达,全县公路总里程721公里,全部实现黑色化,其中四级以上公路422公里,实现了村村通水泥路。全县110千伏线路42.25公里,35千伏线路91公里,实现了村村通电。城镇普及自来水,农村安全饮用水普及率51.6%。
从区域经济发展协作看,镇坪县地处秦巴覆地,陕、渝、鄂三省(市)交界地代,属边远山区,符合国家对边远山区开发的政策条件。镇坪区位优势独特,西联西三角经济区,东接鄂西工业区,北临关中天水经济带,南承长江经济带,随着西康高速的全线贯通,渝宜高速即将建成,十天高速平利段即将开工,安(康)巫(溪)高速公路镇坪段列入国家规划,为镇坪承接大幅射、谋求大发展、实施大突破提供了平台。
建设的主要内容和发展目标:
依据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立足镇坪县在秦巴连片特困地区的区位特征和贫困代表性,认真分析镇坪县实施扶贫开发取得的成绩、当前的基础和未来的机遇,把镇坪建设成为秦巴连片特困区域扶贫开发整县推进示范县主要内容是:
抓住关键,破解瓶颈制约。倾力破解交通瓶颈制约,争取陕渝高速公路高速公路项目和安(康)-张(家界)铁路过境,打造一条陕西安康至广西北海,西北地区到长江经济带、直至广西出海的最捷通道,带动周边区域共同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加强项目争取,切实解决电力输出通道的问题。
夯实基础,抓好两个示范。坚持以人为本,加强减灾避灾设施配套,建立完备的防灾减灾工作体系,努力把镇坪建设成为减灾避灾工作示范县;加强生态建设,优化生态环境,推广清洁能源,为国家提供更加优质的生态产品,努力把镇坪建设成为国家生态示范县和清洁能源示范县。
突出重点,建设四大基地。一是立足富硒资源优势,打造知名品牌,加强富硒农林产品开发,建设特色有机富硒农产品基地。二是发挥生态资源优势,强化区域旅游协作和县内景区建设开发,建设生态旅游休闲养生基地。三是大力推进水能、风能、生物质能等绿色能源转化开发,建设秦巴腹地绿色能源产业基地。四是提高医疗服务水平,确保病有良医;加快教育事业发展,确保学有优教,着力建设区域性基层教育、医疗发展的示范基地。
改善民生,实现“五个消除”:一是抓好产业发展和劳务经济,提高群众收入指标,大幅度减少相对贫困,消除绝对贫困,达到吃不愁、穿不愁的目标;二是加强镇村建设和迁移式扶贫,提高群众安居指标,消除不安全住房,达到住房保障的目标;三是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全县人口受教育程度,消除新生劳动力无技能培训和大学教育情况,达到教育保障的目标;四是提升发展医疗卫生事业,提高城镇医保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努力消除群众看病难,达到基本医疗保障的目标;五是持续改善贫困人口发展条件,提高人均享受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指标,消除路电水不通的农户,达到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的目标。
主要发展目标是:到2015年,基础设施彻底打破瓶颈制约,产业建设、城乡一体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全县经济综合实力显著提升,生产总值、工业增加值、财政一般收入、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五个翻番”;贫困人口大幅下降,绝对贫困的现象基本消除,达到“两不愁、三保障”目标;生态环境更加优化,提供生态产品的能力持续提升;区域协作良性互动,跨区域的基础设施全面完成对接建设、跨区域的重大产业全面实现统筹布局和市场联动。到2020年,基础设施进一步提等升级,产业结构全面优化,城乡建设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显著提升,经济社会主要指标达到全国平均水平;扶贫攻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的目标;区域协作实现制度化、常态化,县域发展与区域进步的良性互动。
提案者联系方式:谭虎 镇坪县城建局 13992583668
市政协三届二次会议提案
第123号
案由:关于加强安康林产业发展规划编制促进林业资源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建议
提案者:黄新义
承办单位:市林业局
安康,北靠秦岭、南倚巴山,属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保护区。该区域属北亚热带温润气候,林业资源极为丰富,林地总面积 万亩,有种子植种三千余种,野生动物四百多种。盛产蚕丝、茶叶、核桃、板栗、五味子、猕猴桃、生漆、桐油等数十种林特产品以及杜仲、天麻、玄参、麝香、五倍子等珍贵中药材。但是,从“十一五”期间看,林业产业发展远不能适应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求:一是林分质量不高,生态功能不强,自然生态仍很脆弱,林业生态体系还不完善;二是林业二、三产业发展严重滞后。林木培育和种植、木材及竹材采运、林产品采集加工仍然是林业产业发展的重头戏,林产品中“名特优新”品种少,加工能力低,档次不高,“大资源、小产业”的矛盾较为突出。三是林业发展的保障体系建设薄弱。科技、信息等服务手段落后,国有林场贫困现状还比较突出,森林防火、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森林公安、木竹检查站、林业科技推广、森林资源监测等体系建设不够完善;四是林业投入相对不足。“十一五”期间中省虽然对林业的投入较大,但由于市、县地方财政对林业的配套资金无法落实到位,林业发展长期处于粗放经营阶段;五是缺乏区域林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实施的林产业项目小而散。为大力发展林业产业,促进安康地区林业资源可持续健康发展,建议如下:
1.科学编制林业产业发展规划。一是依托安康林业资源优势,立足陕南循环发展规划,编制出台安康林业循环发展规划。二是由市林业局牵头,聘请林业科研教学机单位专家,组建规划机构,就安康林业产业发展进行全方位、立体式规划,加快形成以森林资源培育为基础,以基地建设为重点,以龙头企业为带动,以科技进步和项目支持为支撑的林产业发展格局,真正把区域林业资源整合起来,增加林业产业发展内生动力。同时,完善《森林经营规划》和《森林经营方案》,将林地资源划分为商品林经营区和生态公益林经营区,增强森林的稳定性和抗逆性,提高森林质量。
2.合理布局安康林产业优势项目。根据区域地理、气候、土壤特性,科学对天保公益林、退耕还林及后续产业、水土保持林、长防林、低产林改造、封山育林、生态移民修复等林业重点项目进行区域化布局。在中低山区建设安康有机茶,核桃、板栗、五味子、猕猴桃、柑橘等经济林特园基地以及松、杉、椿、白杨速生丰产林基地;在中高山区建设生漆、黄连木等生物质能源基地。整合安康生态旅游资源,统筹协调规划布局,依托化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南宫山森林公园构建陕南生态旅游环线,开发以镇坪浪河为核心区辐射重庆城口、巫溪等周边区域的原始森林旅游。充分发挥安康生物资源丰富的优势,壮大苗木花卉产业,积极开发利用紫荆、珙桐、火棘、银杏、马玲光、艳山红、兰草花、野百合、高山杜鹃等本土特色野生植物资源,促进苗木花卉旅游、观光产业发展;制定林业产业发展奖补政策,扶持林产品加工业和林下种、养业发展。
3.大力发展立体循环山林经济。构建现代“林-菌-苗”立体循环山林经济发展体系,以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为宗旨,以培育优质森林资源为基础,以优化资源利用方式为核心,以林业重点工程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以体制机制创新和现代科技为支撑,用工业化理念、以优化结构、发展精深加工为突破口,加快综合开发步伐,着力提升山林经济层次,推进山林经济跨越式发展。到2015年形成现代“林-菌-苗”立体循环山林经济发展五大体系,即:打造林上产品开发体系—培育板栗、核桃、生物能源和良种繁育“四大”基地;林中经济开发体系—建设食用菌、高山富硒饮品原料、木材采伐“三大”基地;林下经济体系—打造苗木花卉、特色种植、养殖“三大”产业基地;山林综合开发利用体系—构建森林旅游、珍稀植物观光基地;林产品加工营销体系—接照产业化要求,加大产业龙头培育力度,提升组织化程度,打造名、特、优产品品牌。
提案者联系方式:黄新义 镇坪县政协 13891516581
市政协三届二次会议提案
第124号
案由:关于将平镇路二级公路改造纳入2012年国省道干道改造计划的建议
提案者:彭泽国
承办单位:市交通局
一、平镇公路现状
平镇公路,起于206省道平利境内K0+000至K41+000处,止于镇坪境内K108+000处,公路全长108公里,按二级公路设计,实为三级公路标准,是镇坪连接安康中心城市最为便捷的干线公路。2005年正式建成通车,经过七年运行,现已出现了较为严重的路面病害,坑槽较多,路面鼓包,网裂严重,特别是公路沿线山体滑坡、地质灾害隐患点较多,极大制约了镇坪的加快发展。因此,安康市交通局向省交通运输厅、省公路局申请对平镇公路进行大中修改造,于2009年对其中的28公里进行了分段大中修路面改造,剩余80余公路目前已经列入2012年省公路局大中修计划,待省公路局批复后启动实施。
二、实施平镇二级公路改造的必要性
平镇公路是联通陕西安康、重庆巫溪和湖北竹溪的重要省际干道, 承载着秦巴腹地两省一市边界县的自由贸易、运输通行需要。省委、省政府提出要以构建“大通道、大运输、大物流”为抓手,以“加密、连通、对接、扩容”为重点,大力实施公路升等改造工程。安康市第三次党代会提出要建设美好安康的战略目标,其中明确要加快交通体系建设,实现“通县高速化、市县二级化、县镇等级化、村道畅通化”。平镇公路是镇坪目前对外沟通、开放发展的生命线,在陕渝高速尚未立项开工和周边县区将相继建成连通高速的情况下,实施二级公路升等改造是未来高速公路的有益补充,是改善市县区间的运力条件、降低运输成本的现实需要,有利于完善公路网络、建成陕南交通强市,有利于推动镇坪连片扶贫开发、改变镇坪发展滞后局面、加快实现建设美好安康的奋斗目标。目前,平镇二级公路改造工程列入市、县“十二五”规划,我县已就二级公路改造工程前期征地、群众发动等工作做好了充分准备。
三、建议:市交通局加大与省交通运输厅对接力度,争取省上将平镇二级公路纳入2012年国省干道改造计划,加快实施项目工可研、工程设计等项目前期工作,同步启动实施平镇公路大中修工程,加快改善镇坪群众出行条件。
提案者联系方式:彭泽国 镇坪县司法局 13909156778
市政协三届二次会议提案
第125号
案由:关于将镇坪县纳入省财政直管县加大倾斜扶持的建议
提案者:彭泽国
承办单位:市财政局
推进省财政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的有益实践,是“强县扩权”的破蛹之举。镇坪地处秦巴腹地,与重庆、湖北交界,是国家级贫困县,自然条件较差,经济发展相对滞后,财政自给能力十分有限,财政保障主要依靠上级财政的转移支付补助。特别是镇坪县是南水北调生态保护地,按照省政府发展循环产业的要求,发展工业受限,加之涉农收入全部停征,税收收入主要依靠矿产资源、第三产业中的餐饮、娱乐业、个体零售业以及建筑安装业。2011年全县一般预算收入3308万元(税收收入1630万元,非税收入1678万元),非税收入增长支撑财政收入增长,但不能形成可用财力。在财政支出方面:由于地处偏远、交通不便加大了行政成本和公共服务成本,机关正常运转经费需求不断增加。近几年来,该县公用经费仅能安排四大班子、县委常委单位1500元/人年,行政单位、群团组织1000元/人年;事业单位600元/人年;乡镇公用经费仅能安排1500-2000元/人年安排,公用经费预算不足严重影响了机关正常运转。在保工资、保稳定、保重点、保民生等社会事业发展的前提下,需地方财政配套的硬性项目多,配套资金额度越来越大,一些刚性支出如政策性增资、地方津贴补贴制度的实施、民生工程的配套(2010年安排民生工程配套资金1084万元,2011年安排民生工程配套资金2230万元)等,给县财政带来很大支出压力。
因此,建议市上把镇坪纳入省财政直管县的范围向省上申报,推动省上在体制补助、税收返还、转移支付、财政结算、项目申报、债务偿还、工作部署及联系等方面直接到县,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拔千斤的作用,不断橇动和增强镇坪自我发展能力,助推镇坪早日脱贫。
提案者联系方式:彭泽国 镇坪县司法局 13909156778
市政协三届二次会议提案
第126号
案由:关于尽快对平利县大贵至三阳公路进行修复的建议
提案者:胡仁平
承办单位:平利县政府
平利县“大三”(大贵镇—三阳镇)公路,是连接平利县西北部和汉滨区西南部的主要通道,是平利县城通往大贵、三阳镇的唯一纽带,全长42公里,直接受益人口3.5万人。“大三路”修于70年代,2008年进行了三级路改造,极大地改善了当地交通环境。为繁荣地方经济,方便群众生产生活,促进商贸流通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保障。
2010年“7.18”特大洪灾发生后,“大三路”多处路段的里外档垮塌,沿河路段部分被冲毁。后在上级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全面修复了里外档,难以通行的路面也已填整,道路基本恢复通行。但因当时资金有限,未能全面恢复,道路等级低,在灾后重建中,水泥、钢筋、红砖等建材及救灾物资都是通过“大三路”进行运输,这给本已十分脆弱的道路带来了极大的破坏。2011年以来,持续的连阴雨更使道路交通雪上加霜,部分路段再次出现垮塌,多处路面下陷,给广大群众的出行带来了极大不便,给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极大困难。
现恳请市政府督促有关部门尽快对“大三路”予以修复,恢复正常通行!
提案者联系方式: 胡仁平 汉滨区大桥路80号安康平霞烟酒商汇 15009158688
市政协三届二次会议提案
第127号
案由:关于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建议
提案者:胡仁平
承办单位:市住建局
住房问题被百姓视为“最大民生”问题。近两年,我市房价上涨较快,致使低收入群体无法通过市场自行解决住房问题,导致社会住房保障矛盾突出,直接影响民生,也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最敏感问题。调研认为:
1、保障性住房建设总量不足。相对于商品房的建设总量,社会保障性住房供应严重不足,而且由于房源紧张,存在建设分配速度跟不上申请速度、存在"人等房"的情况。商品住宅价格高位增长、经济适用房建设总量不足与目标群体错位等多方面因素的复合作用,导致城市中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仍然严重,住房支付能力与适宜的住房价格之间存在着差距,部分低收入群体仍买不起经济适用房。
2、商品房与保障性住房供应结构不合理。一是社会保障性住房占市场上住房总量的比例不合理;二是在社会保障性住房构成结构上不合理,即经济适用房与廉租房的结构不合理,经济适用房比例大大高于廉租房比例;三是在社会保障性住房内部结构上,部分经济适用房结构面积偏大,超出低收入家庭的现实购买力,出现经济适用房不经济的现象。
3、保障性住房保障覆盖面不宽。目前保障性住房建设,主要是针对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建设限价房,特困城市人口建设廉租房。对"夹心层"居民、刚毕业大学生、民营企业工人等群体没有实施保障性住房。而且经济适用房、廉租房规定的申报收入标准偏高,部分中低收入群体仍无法实现申请廉租房或购买经济适用房的目的。2010年,国家已将保障对象从低收入困难家庭扩大到中等收入家庭,与国家所确定的保障对象相比,我们经济适用房、廉租房设定的收入标准由于过于严格,对于中低收入、中等收入家庭,不仅买不起商品房,而且由于缺乏公共租赁房等具体保障措施,也享受不到相应的住房保障政策。
4、保障性住房监管力度不够。当前保障性住房的申请、审核主要是由街道、居民委员会负责。由于街道、社区没有住房保障专干,设备老化,难以保障基础审核工作。而且工资收入审核在我国目前的税务体制下是一个复杂问题,部分自由职业者,例如个体工商户、设计师等职业的收入难以掌握。在新建的几个经济适用房小区走访时,就发现有的自由职业者以没有固定收入申报购买了经济适用房,而有固定职业的低工资职工,多数被家庭人均年收入门槛挡在门外,使得部分经济适用房被收入不低的自由职业者买走。再加上各部门尚未形成联动机制,造成对保障性住房的申请、审核环节把关不准,仍存在部分实际收入较高的群体享用经济适用房的现象。此外,对于购买经济适用房后改善收入条件的群体,目前的法律制度是终身享用,并可以出售赢利,未能建立返出机制和监管机制。
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体系的建议:
1、政府应加强并完善保障性住房建设的长远规划,合理安排保障性住房建设。保障性住房建设涉及宏观全局和多个部门的工作,需要进行总体规划,并应纳入我市“十二五”住房建设规划的主要内容,明确“十二五”时期住房保障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任务目标和工作措施。政府应尽快组织相关部门在充分调查和科学论证的前提下,编制我市保障性住房建设规划和分年度实施计划,并应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出发,统筹安排“十二五”期间我市保障性住房建设总量和年度供应量,并对用地、资金等做出总体安排和年度计划。特别应在保障性住房土地储备计划、用地供应计划中量化各项指标,便于操作,也利于社会监督。在保障性住房建设规划上要做到三个“超前”:一是规划要适度超前。二是建设要适度超前。三是市政公建配套要适度超前。
2、调整和完善土地供应结构,加大保障性住房土地供应总量。住房保障部门、土地储备部门应根据本地确定的住房保障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建设规划以及保障性住房供需状况等,定期编制保障性住房土地储备计划,制定实施计划的具体步骤和措施,优先储备闲置、空闲和低效利用的国有存量土地,多渠道筹集保障性住房建设用地。要大幅度增加公共租赁住房、廉租房、限价商品房等保障性住房的土地供应,做到保障性住房、棚户区改造住房和中小套型商品房住房用地不低于住房建设用地供应总量的70%,并应在该比例基础上向保障性住房倾斜,力争保障性住房建设用地和建设总量不低于住房建设总量的20%。并要根据每不同类型保障性住房的市场需求情况,按任务分解计划,有计划的供应、安排。
3、强化保障性住房退出和监管机制,建立保障性住房的“回流”机制。(1)要加强事后监管,做到“应退则退”,建立退出机制。建议进一步细化规定享受住房保障的中低收入家庭脱离贫困后,及时退还住房的条件,让社会保障性住房不断“回流”到政府手中,用于统筹社会保障性住房的房源与保障政策的正常运行,避免加价倒卖、出租经济适用房和转租公共租赁住房牟利。例如:把家庭具有购车能力作为退出住房保障的硬性标准;取消经济适用房小区车库建设等。
(2)禁止保障性住房租售,加强政府回购。对经济适用住房规定5年期满后可上市出售,届时出售时按照同地段普通商品住房与经济适用住房差价的百分之五十向政府交纳土地收益等相关价款,这一规定,使得保障性住房有了无风险“投资”功能。政府减免地价等费用,建设了一部分的保障性房屋,购房者因房屋增值出售而获取高额增值款、政府仅得1%的土地收益金现象的出现,建议取消购买经济适用房5年后允许自由转让的规定,改为“经济适用住房不得直接上市,由政府进行回购”,以保证保障性住房不断“回流”到政府手中,然后再以公平的方式提供给应保障的人群,以保证社会保障性住房的房源。
提案者联系方式: 胡仁平 汉滨区大桥路80号安康平霞烟酒商汇 15009158688
市政协三届二次会议提案
第128号
案由:建好万佛塔,推动文化的发与繁荣
提案者:释今通
承办单位:市民宗局
佛教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安康佛教在中国佛教史上具有一定的地位。据史料记载:禅宗第七代祖师怀让大师,即古金让一让人,其创立的禅宗派系至今影响着中国乃至世界佛教。净土宗第十三代祖师印光大师,出家后在安康双溪禅寺修行布道,并在安康双溪禅寺受礼三坛大戒,在佛教圈内传为佳话,从而奠定了安康佛教在中国佛教界内的深远影响。
为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充分利用安康佛教文化资源,奋力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安康现实社会的突破发展服务,由汉滨区佛教协会,暨双溪禅寺住持释今通法师慈悲发起,对座落于安康城南(安火路都市花园以西、三桥头以东)黄土梁上的善缘古寺进行整体改造。总体规划理念:融合佛教文化、旅游休闲为一体的园林式寺院。初步规划寺院占地19000面积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约3000平方米,硬地铺装面积5000平方米,绿地面积约11000平方米,主要建筑物分别为:门楼、戏楼、钟鼓楼、财神殿、怀让、印光大师纪念堂、万佛塔、大悲殿、佛光大道、出门牌楼、厢房配殿、辅助设施等,全部建筑采用明清风格,按照总体规划,分段实施,逐步完善的原则,第一节先期在原有基础上实施万佛塔的建设,万佛塔属于佛教标志性景观,也是寺院的核心建筑,初步设计,塔高48米,共分七层,楼阁式结构,共投资800余万元,建设资金完全依靠佛教自筹。主要功能:供奉佛像和供人游览,改造后的善缘古寺和建成的万佛塔将与江北的安澜楼南北对峙,隔江相望,西与道教圣地西药王殿,即将建设的西郊公路南环干道园林式景区融为一体,遥相呼应,对于提升安康城市文化品位,彰显山水旅游城市的灵魂与魅力,推动“一山一湖一城”核心景区突破发展和园林旅游城市的创建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这一善举已得到广大信众和宗教管理部门的支持,建设善款从民间已得到一定数额的筹集,但目前苦于万佛塔的建设用地迟迟无法落实,使这项工程项目的进展维艰,无法实施动工。为此,我建议:
1、请市政府主要领导同志能够对这项与教、与民、与安康社会功德无量的善举给予高度重视,并能出面牵头协调相关部门对佛教修建万佛塔的工程项目给予政策支持。
2、请市政府出面协调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土地储备中心对善缘古寺的整体改造规划进行评议评估,并能得到项目许可,发挥政府与佛教和社会民众的和合之力,促使这次做到尽善尽美。
3、万佛塔建好后,既是佛教的,也是社会的,且建设资金完全依靠佛教自筹,不让政府花一分钱,为此希望能在土地征用和报建手续方面得到政府的适当地优惠照顾。
注:善缘古寺总体规划图和万佛塔效果图附后。
提案者联系方式:释今通 巴山东路66号汉滨区双溪寺 13709159930
市政协三届二次会议提案
第129号
案由:关于加强食品安全监管的建议的提案
提案者:陈晓虎
承办单位:市药监局
食品安全事关百姓利益,自国务院实施《质量振兴纲要》和2004年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工作,出台多项举措全力推进以食品安全为重点的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但是随着近年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食品安全提出了更高要求,加上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屡见不鲜,充分暴露出目前食品安全形势不容乐观,食品安全已成为最大民生热点问题之一,广大群众对食品安全问题呼声不绝于耳。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食品安全存在多头监管。食品安全的监督涉及工商、药监、农业、水产、商业、经贸等多环节、多层面、多部门,缺乏统一协调,责任不明,“监管缝隙”“执法空隙”普遍存在。二是食品安全存在监管缺位。由于涉及食品安全监管法律法规分段设立,食品安全标准存在交叉甚至矛盾,致使食品安全监管机构执法整体实力、应急能力不强。出现小的食品安全问题无人愿管、棘手难管的食品安全问题没有真管、食品安全问题总体没有真抓等监督管理缺位。三是小作坊等食品全生产难以监管。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的大量存在是现阶段市情决定的,也是传统饮食文化的具体体现。这些小作坊的存在,客观上在方便城乡居民生活、促进就业、发展地方经济等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是,这些小作坊自身存在小、散、差等问题,缺乏质量安全管理措施和条件,其生产加工的食品质量很难得到保证,对城乡居民的身体健康和饮食安全带来了很大的隐患。
综上所述,建议采取以下对策措施:
一是切实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力度。在人员、经费等方面,政府应根据实际,给予政策倾斜和支持,切实解决监管力量不足的问题。要组织人力和物力研究制定符合我市市情的各类食品安全监管实施办法,确保在我市上餐桌的任何一类食品从种植、生产、流通、销售都有责任部门监管,强化职能部门监管力度,确保各司其职,各尽所责。
二是严格执行食品安全准入制。在加强食品安全监管的同时,要对进入我市的各类食品建立层级分明、分工合理、保障有力的产品检测检疫检验体系。只有经过检测检疫检验,才能进入我市食品流通领域,从源头抓好食品安全问题。
三是加大食品安全生产检查抽查力度。要定期或不定期开展各类专项有关食品安全检查,尤其要对近几年食品安全生产问题高危高发区的抽检力度,例如开展对火锅店的定期抽检、对食用油的定期抽检,对食品添加剂市场的不定期抽检、对食品供应市场的不定期抽检等,使食品安全警钟长鸣。
四是加大食品安全惩戒力度。结合我市实际,尽快制定可行的食品安全惩罚措施实施办法,对在我市食品安全领域出现问题的生产商、流通商或提供商加大惩戒力度,使之不敢轻易触法。同时建立长效通报机制和食品安全信息沟通平台,实现互联互通和信息资源共享,定期在全社会公布食品安全形势,对食品安全问题力争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整治、早解决。 提案者联系方式:陈晓虎 安康市水利局 13992543666
市政协三届二次会议提案
第130号
案由:关于加大科技投入力度的建议
提案者:吴双有
承办单位:市财政局
科学技术就是生产力。刚刚闭幕的中共安康市委第三次党代会提出了建设美好安康的蓝图,美好安康的建设,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是关键,而创新就要加大科技研发能力,目前,我市科技投入严重不足,人才匮乏是影响科技研发能力的主要原因。市科技局是市科研管理部门,由于科研经费的不足,一是每年对各科研单位的科研立项和科研成果严格限制。就拿安康市中心医院来说,每年院内申报项目20多项,而市科技局限制只申报3项。二是科研成果奖励额度低,使科研人员对申报科研成果的积极性不高;科研立项支持经费少,无法开展科研工作。三是由于数量限制,获得省级及以上科研成果、科技进步奖数量很少。为此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一、加强科技投入对安康经济可持续增长共识,政府应高度重视科技投入的力度,充分认识加大科技投入对社会发展动力的影响。
二、市委、市政府要不断加大对科技投入力度,在财政收入增加的前题下,每年递增,使科技经费逐年增长。
三、市政府要制定科研投入以及科研成果奖励的有关文件、制度,重奖在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自主创新、科研成果和发明专利。
四、加大对上争取刀度,积极争取扶持资金。特别是对国家科技部、省科技厅专项资金的争取,做到多部门联合,突出重点,专人负责,把项目落到实处。
五、进一步优化环境,拓宽融资渠道,积极鼓励个人、民营企业进行科技投资。以科技促项目、促产业、促经济社会发展,减少投资失误,提高经济效益。
提案者联系方式:吴双有 安康市中心医院医教处 18909150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