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是教书育人之地,技工学校更是培养技艺专长人才的摇篮。从某种意义上讲,教育人培养人就是培植文化根基,传承人类文明的基础性工程。而记载一个时代、一个区域或者一个学校兴校育人历史的志书,就是对文化培植和传承历程的浓缩、发掘和再现,也是丰富地域文化内涵,弘扬优秀文化的重要途径。当然,对发展职业技术教育事业的“资政”作用自是题中应有之义。周育论先生主编《安康市技工学校志》的成功实践,不仅丰富了我市方志文化内涵,更体现了周育论先生的兴校方略和对方志事业的独到理解。
我认识周育论先生已经很久了,但未曾谋面,只是很频繁的在报刊等各类媒体上看到了他的文章,看到了他主编策划的20余种书籍面世的消息以及文友们的评介文章。总的感觉是周先生是一个新闻写作的“快枪手”,是一个 “高产”的思想文化宣传工作者。今年初夏,在《安康日报》上见到了周先生主编的《安康市技工学校志》出版的消息,不久,幸蒙亲手赠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周先生学识广博,对文化事业充满热情,对自己的工作充满激情,是一个思想文化领域的多面手和以志资政的主推手。细细品读这部40余万言的《安康市技工学校志》,感慨良多。
志书编纂速度,达到了少见的快。安康技工学校已经风雨兼程30余载,数百人在这里奉献了青春,数千人在这里收获了人生,资料卷帙浩繁,人物五湖四海,编撰首部志书,海量资料需要收集整理,无数事实需要真伪考辩,众多参与者需要组织协调,还有编撰、审改、校对、印刷、发行等缺一不可的环节。总之,不是一件轻而易举就能玉成的事情。查安康留存的几十部旧志和近百部社会主义新方志,无一部不是历时数年甚至10年以上,甚至出现半途而废或者“胡子工程”的情况。周先生2010年8月主政技校,2011年3月8日才正式启动编撰工作,不到一年时间,奉献给社会的是一部40余万言的首创《安康市技工学校志》。该志把好了政治思想关、内容真实关和编撰质量关,做到了装帧大方,资料翔实,编排有序,图文并茂,速度快而质量高。因此,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安康市技工学校志》的编撰不仅大大丰富了我市方志的类型,而且也为如何提高方志编撰工作效率,总结了经验,树立了榜样。
用志资政的考量,达到了可赞的深。"治天下者以史为鉴,治郡国者以志为鉴",周先生深谙这一传统文化的精髓。我们可能会提问:周先生从思想宣传岗位步入培育实用型人才的技校,他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承担的主要责任,允许他潜心修志吗。也就是说,行使学校全面的领导和管理责任和修志这一具体的也不是当务之急的事物,孰轻孰重,孰急孰缓,自可用社会上的惯性思维去抉择和回答。然而,周先生有他独到的见识和智慧的抉择。他带领全体教职员工确立 “质量立校、文化润校、特色兴校、管理强校”的理念,把修校志作为凝聚力量、总结历史、探求未来的抓手,带领全体参修人员在资料整理中感悟历史的启示,借以谋划前进的方向;在人物传记中再现曾有的荣耀,借以鼓舞群众的士气;在合力编撰的生动实践中,锤炼同心协力干大事的自觉,借以凝聚全校力量去开创技校的未来。《安康市技工学校志》
全面反映了安康市技工学校发展的历史与现状,彰显了技校人艰苦创业、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对于认真落实国家加大职业技能教育工作提供了具有地方特色的资鉴。志书编撰过程就是鼓舞士气、凝聚人心和谋划未来的过程,我们不得不佩服周先生用志资政理念的独到。社会上许多时候都是志书印刷之日就是尘封之时,书一发行,热闹一阵,束之高阁,万事大吉。周先生主持的修志用志实践,使我们看到了志书发挥应有作用的广阔前景。
编撰体例的创新,做到了大胆的试。《安康市技工学校志》体例在合符规范的前提下,也有诸多新的尝试,如图片的编排,打破传统的以时间先后为序的方式,而采用了常见的宣传展板的形式,虽然有少量归类欠妥帖,时间顺序欠一致等微瑕,但也不妨作为一种新的尝试;又诸如志书历来有棺盖论定、生不立传的传统,校志中特设人物专章,记载了诸多在世的与技校相关的知名人士的生平事迹,虽在方志界有不同看法,但校志在志书人物记评的严肃性和鼓舞士气的现实需要性之间,试图找到平衡点的努力,还是值得肯定的。更主要的是,校志的这类新的尝试,与周先生文化润校的理念和用志资政的自觉是分不开的,也是一脉相承的。
祝愿周先生以校志编修的胆魄,在技校发展中继续做到速度快、谋划深、敢于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