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利县老龄化问题调研报告

作者:蔡家宝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日期:2013-04-24 16:34

为全面了解和掌握我县老龄化情况,平利县政协于20126月中旬组织部分县政协委员先后深入到老干局、民政局(老龄办)、统计局、公安局、人社局、计生局、八仙镇、城关镇及部分社区和县、镇中心敬老院,采取走访、调查、座谈和向市民发放调查问卷等方式,对老龄化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        全县老龄化问题的基本现状

    人口老龄化是指总人口中因年轻人口数量减少、年长人口数量增加而导致的老年人口比例相应增加的动态。国际上通常把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7%作为一个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准。平利县辖11个镇、167个行政村、6个居委会,据公安人口及其变动情况统计年报显示,截止20111231全县有常住人口236237人,其中农业人口201954人,占全县总人口的85.5%。全县有60岁以上老年人37873人,占总人口的16.03%。由此可以看出我县不仅已经进入了老龄化,而且老龄化程度比较高。同时,通过对近五年来全县总人口及60岁以上人口变化情况统计分析,我县人口老龄化呈现出加重态势。由于我县35-60岁年龄段的人口有93326人,占总人口的40%,预计到2020年,平利县人口老龄化将步入严峻时期,预计老年人口将占21%左右,达到5.18万人,至少涉及到2.56万个家庭。

平利县老龄人口变化情况表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平 均

递 增

  

2020

   

总 人 口

230491

233754

235351

236106

236237

 

+2.7

241387

60岁以上 老 人

32236

34522

36112

37003

37873

+4%

51800

   

   

13.98%

14.77%

15.34%

15.67%

16.03%

 

21.46%

 

分析我县人口快速进入老龄化社会的主要原因有:

1、人口高生育周期决定了一个时期的老年人口数量。建国初期,一是国家没有有计划的控制人口过快增长;二是受“多子多福”传统观念的影响,形成了盲目的人口出生高峰,一般情况,一对夫妇生养四、五个子女,有的甚至超过十个子女。也就是说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出生的人口绝对值大,这一群体现在已陆续和即将进入老年期,这一高出生周期就决定了现在和今后一个时期人口严重老龄化的形成。

2、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使一定时期内人口年龄结构呈现老龄化。1973年以来,随着我国逐步推行计划生育政策后,我县人口至少少出生了6万人,出生率逐年急剧下降。据人口统计资料显示:1973年我县人口出生率为31,1979年为21.48‰,1990年为16.6,2000年为6.91‰,自然增长率1990年为7.2‰,2000年为-2.58‰,人口呈现负增长。2001年至2011年我县的人口始终稳定在低生育水平上,出生率均在10‰以内,自然增长率均在3‰以下,人口年龄结构呈现老龄化。

3、人口平均寿命延长促推了老龄化。据民政局统计数据显示,截止2011年底全县有70岁以上高龄老人17738人,占全县总人口的7.5%。其中,69-7912964人,80-894382人,90岁以上392人。改革开放以来,我县的经济社会发展迅速,人们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人居环境得到很大改善,同时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这些重要因素都有助于老年人的身体健康与长寿。在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同时,人口的平均寿命在不断延长,死亡率下降,高龄老人相应增多,促推了老龄化。

二、我县在应对老龄化问题方面取得的成效

委员一致认为,近几年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和正确决策下,通过努力改善发展条件,强力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积极向上争取各项惠民政策及项目资金,在改善人居环境,关注民生,重视老龄、老干工作等方面做了很多看得见,摸得着的大事。同时,也为应对我县人口老龄化高峰期的到来奠定了良好的工作基础。

1、弱势群体社会养老体系基本形成。全县共有五保老人4793人。近几年政府在加大本级财政投入的同时,积极争取对接省、市“星光计划”项目,建成了集公益性、福利性融为一体的县敬、养老院1所,区域敬老院3所,镇中心养老院14所,村级供养点38个,集中供养五保老人3163人,集中供养率达到66%,使无依无靠、失能、半失能、“鳏寡孤独”等五保弱势群体老人过上了衣食无忧,有人护理的晚年幸福生活。

2、老龄人口的合法权益保障机制初步建立。一是通过开展创建敬老模范乡镇(单位、村)、孝亲敬老之星和谐家庭等各种评选活动,大力弘扬慈孝道德模范先进事迹,营造了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良好社会氛围;二是通过电视、网络等媒体宣传老龄人口方面的有关法律、法规,成立了县老年人法律援助中心,各镇成立了以司法所、民政所融为一体的基层老年人法律服务站;三是通过建设老年活动中心(站)、成立老年学会和各种老年文艺表演队,积极开展老龄交流和文艺表演,改善了老年人的精神和物质文化生活。

3、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积极落实老龄人口最低生活保障和高龄老人生活保健津贴等各项政策;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切实解决了老龄人口老有所养、病有所医问题。

三、        当前在应对人口老龄化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问题不断加剧,必将对我县今后发展的主体结构产生重大影响,特别是在农村这些矛盾的显现将会更加突出。通过调研分析,应对人口老龄化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对人口老龄化的认识还不够到位。人口老龄化问题是一个长周期的演变过程。目前,老龄化在我县带来的影响只是局部或部分凸显,整个社会又尚处于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的氛围中,对人口数量和质量的关注远胜于对人口年龄结构的关注,因此,人们对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性、紧迫性和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战略意义的认识还存在不足。

2、 “空巢老人”问题十分突出。随着劳务经济的不断壮大,全县每年有近5万的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年创劳务综合收入过10亿元,留守在农村的大多数是“993861部队(指的是老人、妇女和儿童)。这一主体结构的变化,虽然能让农民增加可观的经济收入,但是也引出了农村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一是农村留守空巢老人现象普遍。这些空巢老人他们大多数不仅要承担着日常的家务和农活,而且还要肩负着照看孙子的重任,一旦患有疾病或遇意外伤害等情况,就存在着诸多困难和矛盾;二是农村经济发展受到制约。由于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就业渠道的广泛性,大多数农民已离开了土地,大量土地靠老人和妇女常规耕作,极易造成土地大量撂荒,新的农业科学技术难以推广,直接影响着农业产业的发展;三是留守儿童长期与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对儿童的成长、教育和学习等不利因素增多;四是居家养老压力增大。目前,家庭不断走向小型化,空巢家庭和独居老人的趋增,家庭赡养功能逐渐弱化。特别是独生子女政策推行以来,我县共有独生子女户18377户(其中独男11806户,独女6571户),导致“4-2-1”甚至“8-2-1的家庭格局不断出现,这意味着一对夫妇要面对供养双方的父母、甚至还有爷爷奶奶和抚养一个未成年子女的沉重负担。据问卷调查中显示,有30%的人感到未来压力大,负担重。

3、人口老龄化将对计划生育观念产生负面影响。随着居家养老的功能逐渐弱化,社会养老等多种养老体系尚未建立和完善,社会中“养儿防老、多子多福”的旧观念又有所回升,在调研中有相当一部分民众提出或呼吁要全面放开二胎生育政策,这显然是对当前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不利的一种信号释放。

4、敬养老院的服务设施尚不能满足当前和今后的需求。随着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剧,对养老服务机构的需求量将随之增大。我县虽然投资了巨额资金建成了县、镇中心及区域性的敬养老院服务体系,但是存在着规模小、覆盖不均衡、人力和经费不足、不能满足社会养老、托养的需求等问题。如:八仙镇现有五保老人322人,全镇只建有中心敬老院和集中供养点各一处,集中供养五保老人100人,集中供养率仅占31%,其余均为分散供养。县中心敬老院的老年公寓,对社会开放养老服务接待能力最多只有10人,早已爆满,无法满足日益剧增的社会养老需求。

5、退休老干部职工的组织、文化生活单调。截止2011年底,全县共有离退休干部职工1774人,其中离休干部42人,县处级退休干部18人,县直机关552人,乡镇285人,教育系统659人,卫生系统218人。由于目前受老干局活动场所及设施、人力、财力有限的制约,老干局管理和服务的主要对象只是离休和县处级退休干部60余人。调查中显示,在退休老干部及职工中确实存在着一些很实际的现实问题:一是缺乏老干部活动场所,老干部只好经常聚集在体育场东南角枫树下、五峰楼檐坎上、女娲广场花台边等地方休闲、娱乐;二是有部分退休党员干部反映长期没有过组织生活,还有部分党员干脆拒交党费;三是退休干部部分待遇问题没有得到妥善解决,相当一部分退休老干部存在着不满情绪,同时也孕育着不和谐因素。

6、尚未建立起与人口老龄化相适应的财政投入机制。随着老年人数不断增加,需要政府在公益设施建设、养老保险、医疗保险、高龄老人生活保健津贴等方面投资和配套补贴的资金也会越来越多,目前尚缺乏有效的地方财政投入保障机制。

7、老龄工作专门机构力量薄弱。我县目前老龄工作由老龄委负责,老龄办设在县民政局,主任由民政局一名副局长兼任,仅配备一名工作人员,农村的老龄工作由各镇民政所负责,力量十份单薄,大量的老龄工作无力开展;负责全县离退休老干部管理服务工作的老干局,由于人力紧张,目前也仅仅是管理了离休和县处级退休干部,而大量的退休干部仍然靠原工作单位管理服务,且服务不到位。

四、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对策建议

科学应对人口老龄化,不仅是事关民生和社会和谐稳定的大事,而且也是为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创造更好的人文环境。虽然老龄化问题将给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带来诸多压力,但是他也蕴藏着巨大的商机,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出现的新问题,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新动向,只要我们用开放的心态和理念,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应对,就一定能够解决好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委员们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1、要进一步深化对人口老龄化的认识。我县老龄化发展速度快,各级党委、政府和全社会要充分认识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快的严峻性,对社会经济发展影响的紧迫性,以及应对老龄化战略的重要性,增强全社会的老龄意识。县委、县政府要将应对老龄化战略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长期规划。老龄委要定期召集成员单位,研究、安排和部署老龄工作,老龄办要定期向县委、县政府及老龄委汇报老龄工作。要形成抓老龄工作的有效机制,实行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并建立严格的考核机制,做到有管理、有服务、有措施、有检查,推进工作落实。

2、不断探索和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坚持从实际出发的原则,要积极推进以居家养老为主,社会养老为辅,引导、鼓励社会力量领办社会养老机构,在民政部门和老干部管理部门监管下,政府补贴、企业自筹建立多层次、多体制和不同规格的养老机构,满足不同层次人员的需求。在实施中,既要坚持城乡统筹,又要区分城乡有别的特点,务必做到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先急后缓,分级推进,建立灵活务实的多元化服务体系,以缓解政府财力投入不足的压力。

在农村:一是打牢村级组织基础,建立健全村、组及社区、新村人口聚集区的老龄协会及互帮互助组织网络体系。更为重要的是各协会还要组建一支能为居家养老提供有偿服务的预备力量,做到小问题通过互帮互助解决,大问题根据对象需要,由协会组织临时提供合理的有偿服务解决。这样就能有效缓解农村留守空巢、独孤老人出现的突发问题,让外出务工子女能安心工作,为社会创造财富;二是要强化村级卫生室的服务职能。要落实村级卫生室为本村老年人服务的职责,为老年人建立健康及病历档案,畅通信息渠道,承担处理一般应急、急救职责;三是各镇都要逐步规划和建设社会或民间养老、托养服务机构;四是规划对全县各中心敬老院实施改扩建,充实一定医护人员,逐步解决和提高护理人员工资待遇,整合现有人、财、物资源,拓宽社会养老服务能力。

在县城:一是加强社区建设,逐步完善和建立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和老年活动中心;二是组建好老龄协会和互帮、互助、互动组织;三是组建社区居家养老家政服务体系,为老人家庭提供有偿的日常生活和就医等服务,政府可给每个社区养老家政服务体系安排一定的公益性岗位予以扶持;四是公立医院要设立老年人看病就医绿色通道。

3、完善公立养老机构的管理体制。养老机构要充分调动起老年人的生活热情和积极性,积极组织老年人发挥特长和余热,自娱自乐、体现老人价值,改善自己的物质、精神、文化生活。养老机构管理人员要热爱社会公益事业,要以引导、协调、服务老年人为核心,熟悉和热爱老年人工作。

4、积极解决退休老干部的实际困难。退休老干部是一个比较庞大的特殊群体,要认真贯彻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政治上尊重老干部,思想上关心老干部,生活上照顾老干部的指示精神,充分发挥老干部在支持和维护改革、发展、稳定中的重要作用。一要尽快启动建设具有一定规模的多功能老年活动中心;二要充实和加强老干局力量,成立老干局党委。在遵循退休老干部自愿的前提下,将退休老干部及职工纳入老干局统一管理,可分其专业特长组建若干个专业支部。把非党干部职工也按专业特长安排在各专业支部统一管理。同时办好老年大学,充分调动和发挥老有所为的积极性与优势,为全县经济发展和大局稳定助力;三要妥善解决落实好老干部的有关待遇问题。

5、要进一步加强老龄工作机构建设。老龄工作的业务具有相对的独立性、系统性,是政府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预测今后一个时期老龄工作的任务十分繁重。建议增加编制配备人员或将老龄办与老干局整合,成立老龄事务管理局,负责做好全县老龄人和老干部管理服务工作。

6、要以活动为载体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老龄办、老干局每年要定期联合开展适合老年人的文体、书画和有关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等活动,促进社会文明与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