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不移地推进循环产业发展

─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示范工作建议之一

作者:安康市政协经济科技委员会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日期:2014-07-11 09:04

推进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示范,是今年市政协专题调研协商的重点议题。我们围绕主体功能区建设中的循环产业发展问题,进行了认真的调查研究,形成了以下意见建议。

一、准确理解按照主体功能定位发展的涵义

从我市确定为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示范市以来,一些干部群众缺乏对主体功能区建设的深入了解,片面认为现在主要任务是生态建设,对经济如何发展出现困惑和疑虑,这个问题亟待解决。我们建议:加强对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的宣传,准确理解按照主体功能区定位推动发展的涵义,在加强生态主体功能区建设中,坚定不移地推进循环产业发展。特别要明确以下几点:一是发展不够是安康的基本市情,加快发展仍然是解决安康所有问题的关键。我市绝大部分国土面积属于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中的限制开发区,限制开发特指限制大规模、高强度的工业化城镇化开发,并不是限制发展和限制所有的开发活动,我市的开发远远没有达到大规模、高强度的程度,发展仍然是安康的第一要务。二是生态功能区实行点上开发、面上保护的政策。我市是国家确定的生态功能区,国家在主体功能区规划中已经明确,生态功能区允许一定程度的能源和矿产资源开发,允许在不影响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的前提下,发展工业品、服务产品等适宜产品。生态主体功能区不是限制发展,而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农业生产力和生态产品生产力,实现科学发展。三是在增强提供生态产品能力的同时,大力发展循环产业。循环产业符合国家生态主体功能区的定位,是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关系的战略选择。我市的循环产业体系已初步形成,必须坚定不移地加快发展。随着生态建设的推进,循环产业只会越做越强。

二、毫不动摇地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

坚持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既是生态主体功能区建设的应有之义,也是贫困地区富民强市的客观需要。我市的农业和服务业与全省发展水平差距并不大,工业化程度低是落后的重要原因,振兴安康必须振兴工业。我们建议:一是推进循环工业发展的战略性调整。坚持大企业引领、大项目支撑、集群化发展、园区化承载,实施新型材料率先突破,建设清洁能源基地,打造富硒食品品牌,培育装备制造龙头,做强丝绸药业等传统产业,发展电子信息、环保节能新型产业。突出科技创新,注重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的应用。走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路子。二是加快具有决定意义的重大项目建设。我市已确定了一批符合产业政策、环保要求和客观实际的工业项目,这是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不懈努力的结果,应该倍加珍惜,加快实施。应全面了解项目进展情况,找准建设迟缓的主要症结,有针对性的采取得力措施,下功夫解决项目落地建设的具体问题,使之尽快落地、尽快建设、尽快竣工投产。三是着力夯实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实行更加有利于实体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强化需求导向,促进就业创业,提高现有企业核心竞争力,创新资源高效配置和综合集成,发展混合所有制企业,支持小微企业特别是科技型、成长型企业的发展。四是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鼓励走自主创新道路,支持拓宽发展领域,引导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三、积极推进“飞地经济”加快发展

“飞地经济”是根据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强度和发展潜力,打破行政区划限制,统筹谋划主体功能、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和工业发展的一种有效形式。目前,“飞地经济”在我市尚处于起步阶段,必须正视面临的问题,尽快取得实质性进展。我们建议:一是在自然禀赋基本相同的条件下实现差异性发展。根据主体功能区的划分,月河川道为重点开发区,功能定位是建设支撑全市经济发展的产业体系和中心城市,形成工业化开发的核心区域,其他县为生态功能区,功能定位以生态产品为主,因地制宜发展不影响主体功能定位的适宜产业。据此,在工业布局和项目安排上,应以中心城市到石泉这一线为主,工业项目应尽可能的在飞入地建设。二是统筹规划飞地经济园区建设。飞入地与飞出地已从行政层面确定,如不从市级层面统筹园区规划和功能分区,势必造成飞入地各自为政、浪费资源、搞项目“杂货铺”,形成项目之间新的矛盾。应在飞入地统一征地政策、统一基础建设、统一项目布局、统一管理服务。三是加大工业项目的招商引资力度。创新招商形式,提高招商引资项目的门槛,严禁引进产能过剩、污染环境的项目,大力引进符合产业政策、符合环保要求、科技含量高、带动性和关联性强的工业项目,着力解决飞出地和飞入地工业项目不足的突出问题。四是努力降低飞入地的项目建设成本。宁陕、紫阳、岚皋、镇坪、白河土地成本低,项目建设的优惠政策在境内容易解决,飞入高新区和恒口示范区必然存在土地成本高、优惠政策不易落实的问题,加之征地拆迁难度较大,项目建设成本居高不下,多数企业难以承担。发展“飞地经济”是一种政策性的布局,就应该制定统一的入园政策,政府在力所能及的条件下给予优惠并保证兑现。五是建立飞入地和飞出地多赢机制。认真研究全市统一的政策性问题,以解决制度性、管理性和基础建设投入大等方面的问题,建立两地共管、项目建设、利益调节、考核引导机制,实现飞入地、飞出地和企业三方共赢的重要特性。

四、努力增强生态产品的供给能力

我市多数区域以提供生态产品为主体功能,农产品生产为从属功能,如何提高生态产品的生产能力,建立稳固的农产品生产基地,是主体功能区试点示范和循环产业体系建设中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我们建议:一是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推进农民合作社、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业企业的发展,积极培育农业产业体系和新型职业农民。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扶持发展农业经营型服务组织。有序推进土地流转,加快农村土地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规范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规模经营,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二是加快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的转变。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大力发展山林经济和涉水产业的意见,结合到村到户精准扶贫的实施,细化山林经济和涉水产业的发展,把规划变为广大农民群众的自觉行动,建设生态农业、特色农产品、渔业养殖和富硒矿泉水产业基地。三是着力提高生态产品的供给能力。安康的优势在生态、责任在生态、希望也在生态,保护好青山绿水蓝天白云,是各级各部门的责任和使命。加快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生态走廊和秦巴山地生态屏障建设,完善植树造林的常态化机制,维护森林生态系统稳定和生物物种多样性,加强水土流失、矿区塌陷、破损山体、滑塌地段的治理修复,强化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和水质检测,建立生态产品持续生产的稳固基础。

五、突出发展生态旅游产业和现代服务业

    安康丰富的自然资源为生态旅游产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条件,现在突出问题仍然是开发不够,尚未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产业优势,应进一步加大核心景区景点的开发力度,使之成为既富民又环保的优势产业。我们建议:一是坚持生态、文化和旅游“三位一体”发展。以一山一湖一城核心景区为重点,把汉水风情休闲游、巴山生态度假游、秦岭山地森林游、田园乡村观光游、现代农业休闲游具体化,促进五大旅游板块之间与文化体育产业深度融合,推动生态旅游向综合型产业转型发展。二是开发森林生态资源旅游品牌。统筹谋划生物多样性、动物观赏性、探险体验性、自然养生性产品开发,体现森林生态旅游的价值。把汉水风光打造成集观光、戏水、垂钓、休闲为一体的旅游品牌。拓展以农耕文明为主题的美丽乡村游,体验参与性的田园生活乐趣。发掘和创新安康传统美食文化,让游客充分体验舌尖上的快乐。三是重视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加强对历史文化街区、明清会馆、特色古民居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陕川古栈道和川陕、鄂渝陕革命老区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开发。挖掘整合汉水文化、秦巴文化、移民文化、宗教文化、富硒文化等地域文化元素。四是推进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安康区域交通枢纽的建设和形成,拉近了与几大经济区之间的联系,从根本上改变了封闭的状况,使安康的区位优势得以凸显,为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条件。在加快国际天贸城建设的同时,合理规划一批现代物流园区和现代服务业业态,使安康成为重要的物流集散地、休闲养生养老胜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