岚皋县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的调查报告

作者:岚皋县政协调研组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日期:2014-10-10 16:03

根据县政协2014年工作安排,围绕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农村产业抓五业、山林经济抓五园”发展思路,县政协组成调研组,先后深入9个镇11个园区,就我县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的背景和现状

 

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是改造传统农业,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有效载体。根据中央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增加农民收入的总要求,我省从2011年开始,全面启动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并把2011年确定为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年。围绕中、省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要求,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的实施意见》,并明确提出: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的主线是增加农民收入,发展思路是用现代技术支撑农业、现代设施装备农业、现代组织方式经营农业。大力实施农业产业提升战略、产业融合战略、功能拓展战略、品牌强化战略,积极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加快打造贸工农、产加销一体化的现代农业产业链条。

 

发展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中央有方针,省上有总体要求,市上有明确思路,上下一盘棋,方向已明确。建设现代农业园区是我们推进农业现代化,增加农民收入的必由之路,也是今后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

 

我县同全省统一步调启动了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截止目前,共布点建设现代农业园区35个,其中2014年新建核心区500亩以上的现代农业园区15个。共完成投资36650万元,流转土地31986亩,建成面积达56270亩。县级相关部门和各镇根据县政府办下发的《现代农业园区包抓工作方案》、《2014年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实施方案》和《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考核办法》,层层落实园区包抓领导,夯实包抓责任,制定包抓措施,加大工作力度,全力帮助园区加快土地流转,落实水、电、路、土地整理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通过加强园区主导产业和优势产品培育,进一步推动了农业结构调整,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优势产业。各包抓部门派驻科技人员深入园区开展科技服务,切实提高农业园区的科技应用水平,多家企业将现代农业园区与旅游、休闲、观光、餐饮等有机结合,进行市场化运作。通过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明富魔芋现代农业园区被认定为省级园区,东惠蔬菜、众达农业、绿水渔业、龙安茶叶被认定为市级园区。经过几年的努力,取得了一些成绩,也积累了宝贵经验,值得肯定。但关起门来说,我县的省市级园区与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的标准相差太远,可以毫不客气地说,有些园区根本算不上农业园区,更不可能冠以“现代”二字,存在不少问题和困难。

 

二、我县农业园区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农民增收主线不突出。建设现代农业园区的核心是增加农民收入,任何时候都要紧抓这条主线。但我们在各镇看到,很大一部分镇领导说不清什么是园区,在他们的脑子中,县上有了任务指标,就赶镇上稍好一点的、勉强能拿出手的产业,报成园区。为了完成任务,报啥园区的都有,五花八门,主业不突出,小而全、杂而乱。这些园区,有少部分还有一定的规模,如城关爱国、花里龙安、佐龙花坝等几个茶园,建新茶园和老茶园改造同步进行,有企业主体、有思路打算,能带动农民增收,有一定的发展潜力。其它大部分没有规模、没有企业主体,群众参与度也不高。这样的园区,必然偏离主线,建成政治园、任务园,为了应付考核的需要,政府承担了建园的主要任务,甚至是背上了沉重的债务负担。

 

2、组织经营方式不明确。现代农业园区要求是用现代组织方式经营农业,这个现代组织方式经营,我们理解就是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农民参与,用现代企业的经营管理方式来经营农业。我们现在大多是政府在主导,而不是引导,企业没有发挥主体作用,农民参与程度不高。这个问题除花里龙安茶园、城关爱国茶园、佐龙花坝茶园等几个园区,企业的主体作用发挥比较好,大部分镇的园区都是由政府在支撑,政府一旦松手,园区恐怕连架子都搭不起来。例如铁炉镇的茶叶园区,政府今年捆绑扶贫和移民项目资金用于支付流转土地费用、茶苗款和劳务工工资,明年的园区管护资金从哪里来还没有着落。像这样的政治园不少。这样的园区建设模式,主体不明,责任不清,到头来恐怕后患无穷。

 

3、管理水平粗放,缺少现代技术支撑。现有农业园区功能基本都停留在单一的生产型和粗加工层面。大部分园区入园项目少,建设规模小,布局分散,加之规划实施推进力度不够,园区规模和技术水平难以得到有效提升,发展步伐不快,示范带动能力不强。加之管理粗放,有些园区常年无人管护,杂草丛生,少数园区种养品种过杂,又缺乏有效管理,农产品产出低。花里镇海中鑫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业主汪显兵流转了300亩土地用于茶园建设,但是他本人常年外出务工,茶园无人管护,前后补植了三次茶苗,长势仍不容乐观。还有些镇号称的万亩核桃林,但实实在在的成片核桃树却寥寥无几。园区技术指导普遍差,更别说现代技术支撑。虽然有部分园区的经营主体和管理人员为种养殖大户和拥有丰富经验的技术能人,但不少园区的经营管理人员缺乏种养技术,由于农技技术人才缺乏,指导不力,园区建设没有统一的技术规范。比如在爱国村,对第一年种植的茶树到底该不该除草和该不该施肥的问题,技术人员都搞不清,而且说法不一,造成不少茶苗坏死。泡桐的适生环境要求水肥条件好,但有些镇盲目的为了追求面积,把泡桐栽植在陡坡瘦地,建园不见林。出现这种问题的责任,到底应由各镇负责,还是技术部门负责?

 

4、缺乏统一规划,资金技术投入严重不足。各镇说到园区,就指山上有一块林,有一片茶园,有魔芋,烤烟,或林果园等等。但说到今后发展,没有几个人说得清,问题是没有规划。县上对全县什么地方应建什么园?全县重点建哪些园区?只提了个大框架,没有总体规划。各镇目前只图有现成的东西,先把园区报上去,先完成任务,至于如何因地制宜抓好后续发展,心里也没有底。这个问题,主要是因为现在园区建设才刚刚起步。但规划如果不定下来,后续加快发展将无所适从,还要走很多弯路。同时,园区建设普遍存在基础设施投入不足,基础条件太差,技术人员相当缺乏等问题,如我县现在的技术骨干要么当了领导,要么年纪大走不动了,年轻人没有几个,技术力量薄弱的问题十分突出。园区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不足,企业的现代设施和装备没有,先进的管理技术也谈不上。

 

三、对我县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的建议

 

1、尊重客观规律,突出农民增收这条主线。抓现代农业园区建设,首先应解决的依然是认识问题,各级干部要清醒地认识到,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是确保农民持续增收的可靠保障。只有在认识上端正了,才能坚定发展的信心和决心,才能坚持按照这一思路发展现代农业不动摇。其次要尊重规律,任何事物都是联系发展的,但在发展变化中存在必然联系,遵循一定的客观规律。如果违背了这个规律,必然要吃亏甚至失败。我们几十年发展农业产业,经历了从多种经营、“五个一”、一村一品、主导产业、农业产业化到现在的园区建设六个时期,发展中有很多深刻的教训,最重要的是没有正确认识农业产业发展的客观规律,不尊重实际,不尊重技术,不从自然条件现状和农民的认知水平出发,一味的主观臆断、行政命令,造成的结果是群众总结的一句话:政府号召搞啥啥就搞不成。持这种观点的群众现在还不在少数,我们发展农业产业,本身自然条件太差,如果再不能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肯定是啥都搞不成。再次要始终突出农民增收这条主线。建现代农业园区的目的是发展农业产业、增加农民收入,这条主线任何时候都不能丢。丢了这条线,就失去了农民的这个依托。没有了依托,发展什么都是空话。这些问题,值得我们深刻反思。

 

2、合理布局,逐步扩大规模夯实基础。对园区发展的水平要准确定位,我县只能定位在发展的初级阶段。定位准了就能避免“一口吃一个胖子”的思想,就能静下心来做初级阶段该做的事。一是县上要深入调研,找准优势项目,搞好产业规划布局。我们从调研中看,我县的优势主要在魔芋、茶叶、林果业、养殖业几个方面,但最终确立哪些项目,还需进一步研讨,多听群众意见。项目在优不在多,选好后要从实际出发,尽快做好规划布局,按照规划逐步做实做大到做强。有了规划就避免这样好了都搞这样,那样好了都搞那样,搞啥都是一阵风,形不成规模,见不到经济效益不说,还会严重挫伤群众的积极性。二是要重点培植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利用能人大户示范引领,逐步壮大产业基础,要改变过去把钱投到千家万户的做法,围绕龙头建基地。既然园区建设成不了多大规模,就先不定那么多园区,把工作重点转向能人大户示范引领和培植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上,对现有的合作社加强规范管理和引导提升,支持农业合作社承担涉农项目、兴办农产品加工企业或参股龙头企业,推广“公司+合作社+农户”等模式,完善利益联结机制,逐步培育扶持一批生产和营销实力较强、发展健康,能真正带动农民增收的农业合作组织。支持园区农户以土地、资源参股园区建设,鼓励农民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结合当前正在开展的农村土地经营确权登记工作,加快土地流转,使更多的土地集中于农业企业、家庭农场和专业大户中,以利于实行规模经营、提高规模效益。先把基础做扎实,有了一定的产业规模,建设园区就水到渠成,成熟一个、发展一个,抓一个、像一个。三要充分调动农民发展产业的积极性。发展农村产业,农民没有积极性肯定发展不起来。调动农民发展产业的积极性靠行政命令现在已经行不通了,主要靠示范引导。在现有产业中选一些群众接受的好项目,用能人大户带动千家万户,群众见了利,积极性自然就调动起来了,再好中选优,确立重点发展项目,这样工作好做些,阻力小一些,发展也更快一些。

 

3、坚持政府引导,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用“现代组织方式经营农业”这句话,说的意思就是把现代企业的经营管理方式引入农业,企业始终要成为现代园区建设的主体。必须要明确企业在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中的主体作用,从建园一开始这一点就要明确。如果仍然像目前一样,啥都由政府包打包唱,到后来园区能不能建成难说,还会留下一滩乱帐。我们说企业成为主体,不是政府啥都不干,相反,政府的责任和作用仍然起决定因素。企业的目的是盈利,农民的目的是增收,政府要做的就是通过政策激励机制,引导企业自主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第一要建立一套好的发展机制。良好的机制是园区发展的内在驱动力,必须明确政府抓什么、企业做什么、农民干什么。积极推行“政府搭台、企业主体、市场运作、农民受益”的发展模式,强化政府对园区的宏观调控和服务协调职能,弱化政府对具体经营活动的管理职能。第二要引入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现代企业经营制度,推行园区法人化管理。要对园区有明确的界定,有企业法人、有基地规模、有规划设计,基本能够达到规模化、设施化、科技化要求的,才能确定为园区。第三要大力扶持一批农业龙头企业。结合岚皋实际,对于落户园区的企业,除了享受到中省市各级出台的优惠政策外,对产业带动强、经济效益好、社会影响大、市场前景好的企业,在符合国家法规政策的前提下“一企一策”给予更优惠的待遇。要企业在岚皋安家、安心,真正成为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的主人。

 

4、齐心协力,为园区建设排忧解难。一是政府要协助园区企业因地制宜搞好规划。目前我县的园区布点过多,必须瘦身。对基本符合建园条件的,要帮助园区企业搞好规划。规划要因地制宜,切合实际,要把园区规划和产业布局结合起来,把企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结合起来。在进一步完善农业园区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做到每个园区都有建设性详规,按照特色性、经济性、创新性和示范性的要求,明确各个功能区布局、品种、先进技术、组织管理和经营方式,使农业园区真正成为引领全县现代农业发展的样板和标杆。先把县级园区建好,符合条件了再申报市级、省级。二是要建立以政府公共财政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园区积累为基础的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的投资机制,拓宽园区资金投入通道。坚持投资与收益对等的利益分配机制,兼顾企业与农民利益,保证园区良性持续发展。三是要解决好园区的基础建设问题。计划、财政、扶贫、水利、交通、电力等部门要齐心协力搞好园区水、电、路等基础建设,把基础建设项目重点向园区倾斜。四是科技、食品药品、农业、林业等部门要全方位为园区企业搞好技术服务。技术指导服务是园区建设的关键,要高度重视新型农民培育,不断加强技术在岗培训工作。本着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加大农民技能培训,通过园区引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和新工艺,努力培育一批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专业人才。同时要夯实技术部门和技术人员的责任,也可采取技术承包的办法,什么地方该种什么,什么季节该干什么,都要提供全方位技术服务。

 

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是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虽然我们还面临诸多的问题和困难,但发展的有利因素仍然很多。只要我们坚定信心,克难奋进,脚踏实地,夯实基础,创新体制机制,一定能把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好,引领全县现代农业又好又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