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事:
前面的领导和同事谈了一些高雅的,我就说点通俗的吧!我的题目是《摆脱贫困的责任和情怀》,谈谈读《摆脱贫困》这本书的一点粗浅体会。
一、为什么选择这本书
首先,由于从事扶贫工作关系,平时对此关注较多,也认真读了这方面的书籍,而这方面书籍中,尤其以《摆脱贫困》思想深刻,文风生动,特别在精准扶贫工作上具有很强指导性,使我对扶贫工作有了更加清楚的认识,也使我在工作实践中获益匪浅。
这本书收录了习近平同志1988年9月至1990年5月在福建宁德工作期间的重要讲话和文章,共29篇、12万字。书的内容围绕闽东地区如何脱贫致富、加快发展这一主题,提出了一系列的制度、理念、观点和方法,回答了推进闽东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具有很强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这本书在今天同样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从25年前写作《摆脱贫困》一书,到如今开展的“精准扶贫”,一脉相承,,习近平总书记对扶贫工作的思考不断深化、创新并与时俱进。书中倡导的“看真贫、扶真贫、真扶贫”的观念,既是对“精准扶贫”的深刻诠释,同时,也为新时期做好扶贫这项工作提供了标准和参考。
二、我在这本书中学了什么
翻开这本书,首先打动我的是一种情怀。是时刻把老百姓挂在心上,真正为老百姓办好事、谋福利的精神,是一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怀。习近平同志在担任宁德地委书记期间,跑遍了宁德所有乡镇,深入基层了解百姓疾苦,为帮助贫困群众摆脱贫困的提供了决策依据。反思自己,身为扶贫干部和村第一书记,是不是到访了每个贫困户的家中,是不是都了解他们生活的疾苦,为他们摆脱贫困做了哪些有意义的事情。
其次,摆脱贫困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态度。书中的主题在今天仍然具有很强的时代意义。近年来,国家对扶贫事业的越来越重视,昨晚看新闻,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提出到2020年要实现7000万贫困人口全面脱贫,贫困县要全部实现摘帽的目标。任务如此繁重艰巨,身为扶贫干部,如何为国分忧、为民解难,我想就应以贫困群众脱贫致富为己任,扶贫不仅是扶贫部门的事儿,你我每个人也可以奉献一片爱心,力所能及地为扶贫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虽然做不了大扶贫,也可以做一些小扶贫,哪怕只能够帮助一个人脱贫,只要尽了一份力,都会有一份满足感、成就感、幸福感。
第三,从书中学到了扶贫工作方法。从扶贫工作的事件中发现,引发贫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历史的原因,也有自然的原因,各种方面错综复杂。要解决这些问题,自然不能一种药包治百病。除了要有“滴水穿石”的精神、“弱鸟先飞”的意识、更需要“四下基层”的工作作风,去奋力摆脱意识和思路的“贫困”,才能真正贫困群众摆脱贫困。
三、如何在实践中开展扶贫工作
第一、解放思想是永恒的话题。要打破条条框框限制,勇于探索实践,搞经济建设如此,搞扶贫工作也是同样的道理。小到一个村,如何摆脱贫困,我认为观念转变是最根本的。就拿小川村来说,地处偏远,交通不便,谁会想到它曾经也有“板栗之乡”的美誉,但是这些年贫困主要原因除了交通不便客观因素外,更大的原因是观念的滞后、思想的贫乏、导致人穷志短。所以,摆脱贫困的更需要我们去帮助老百姓摆脱思想贫困、精神贫困、文化贫困,围绕精准扶贫新战略,找准定位,树立担当意识,解放思想,智慧扶贫,寻求新的扶贫“突围”之路。
第二、扶贫需要实干精神。“一步实际行动比一打纲领更重要。”作为扶贫干部,既要熟悉大环境,也要搞清村情、民情小环境,从“功利扶贫转向良心扶贫”,凭良心把贫困农民的冷暖放在心上,“甚至远处僻土深山的群众买不到灯泡、肥皂这类针头线脑的小事”,也应该去关心、去解决。曾经做过一个统计,在小川村有191户贫困户,其中因病致贫71户,占37.17%;因残致贫23户,占12.04%;缺劳力致贫42户,占22%。这些贫困户脱贫难度极大,要帮助他们脱贫致富。就需要走千家访万户,需要脚踏实地开展工作,以实际行动取信穷人,造福穷人,通过精准帮扶而实现精准脱贫。
第三、扶贫需要更广泛的参与。扶贫不仅仅是国家的、社会的责任,同时也是我们每名干部身上的责任。需要我们干部职工和贫困群众结穷亲、交穷友,搞好结对帮扶,密切双方联系,坚持经常且不定时与帮扶对象保持电话或网络沟通联系,比如,方便时,主动经常深入帮扶对象家中座谈了解情况,用真情实感逐步与帮扶对象“结亲”。再比如,帮助贫困群众谋划长远,在全面掌握帮扶对象的家庭实际情况,结合扶贫政策、发展趋势、市场前景、因地制宜和力所能及等要素,帮助科学谋划“一户一策”,增强摆脱贫困的“造血功能”。总之,在扶贫上广大干部应该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发挥各自丰富地社会人脉资源和信息资源优势,发动身边有经济实力的亲朋好友和爱心人士奉献爱心或参与帮扶,通过帮助提供市场致富信息、联系推销家庭农副产品、推荐参加致富技能培训、协调解决打工就业或争取小额贷款扶持等手段,全方位多渠道帮助帮扶对象脱贫致富。扶贫要因户施策,实现精准脱贫,宜农则农,帮助其适当扩大种植和养殖等家庭产业规模;宜商则商、努力牵线搭桥,帮助贫困户开拓家庭农副产品的销售市场和剩余劳力就业门路,这些都是我们能做的、可做的。同时,扶贫更应注重治本,针对因病致贫、因残致贫或因愚致贫等特殊家庭,着重从帮助其恢复健康、技能培训和孩子教育方面入手,才能帮助其彻底铲除“穷根”。
今天谈扶贫看似脱离读书的主题,但是我觉得扶贫不同样是一本现实实践的书么?每个贫困户的生活不同样也是一部人生之书么?我们不仅仅要读李白、杜甫,也应该读一读张三、李四、王二麻子,他们经历的苦、乐、喜、悲,也同样能触动心灵最深处的一些东西。同时,作为小川村第一书记,我也希望各位领导、各位同事更多关注扶贫,关心扶贫,为贫困户献上一份爱心,为贫困户脱贫尽一份力。
以上几点思考,仅是根据读《摆脱贫困》和半年来扶贫工作实践中的所见、所闻、所思,一点浅显之见,若有不妥,敬请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