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满机关共享读书乐

作者:王秋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日期:2015-11-09 07:38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志:

    上午好!

首先,我谨代表爱好读书、渴望成长、要求进步的一名年轻人,向给予读书会的成立倾注无限心血的各位领导,表示衷心地感谢!

读书的好处数不胜数,在此不再多说。今天主要想和大家共同分享同读一本书活动给我带来的三个收获。

第一,          重新拾起了读书的习惯。

说重新拾起,是因为我以前非常爱读书,但不知不觉丢掉了这个习惯。为什么?我觉得是因为心态。

说到心态,我记得前段时间,一个“死活读不下去排行榜”的调查在网络走红,该调查对3000名读者的意见进行统计之后,得出了一个令人瞠目结舌的结论:《红楼梦》竟然高居榜首。不仅如此,中国古典四大名著及《百年孤独》、《追忆似水年华》、《瓦尔登湖》等外国名著,也都“不幸”跻身前10名之列。其实从这份所谓的“死活读不下去”的书名可以看到,这些书都是历经千百年的岁月流转,仍然闪耀着熠熠光辉,仍然有着巨大影响力的经典著作。而“读不下去”,并不是经典本身的魅力缺失,而在于当下阅读者的心态与审美趣味出了大问题。

我们这个社会喧嚣浮躁,人也是如此,拿我自己来说,大学毕业十年读的书加起来不如之前一年多。尤其是工作以后,更是很难静下心来,更多的时候我都是在网上闲逛。看似每天接受大量信息,但实际上是什么?不过是一些流行、时尚、省时、省力的快餐化、碎片化读物,信息繁杂凌乱,缺乏思想内涵,缺少自己的理解和独立思考。

孔子教导我们:“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一个人从接受知识到运用知识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记与识、学与思的过程。二者犹如自行车的两个轮子,缺一不可。然而我们每天进行的体验式阅读、快餐式阅读、图片式阅读、浏览式阅读……恰恰是有毒害性的,它们碾压了我们思考的空间,削弱了我们的求知欲望,剥夺了我们的审美情趣和艺术鉴赏,让我们思想荒芜、懒于思考,让我们本已不宁静的心更加浮躁。

但读书活动实实在在改变了我们,让我们丢在电脑、pad、手机,重新捧起了书本,开始深度阅读。

实话,这是离开学校后,第一次带着任务读书。通过这几个月的活动,确确实实发生了改变,从一开始的被迫读变为主动读,从之前对每次活动的惧怕逃避到充满期待渴望展示,从等着单位发书到主动掏钱买书,从怯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到主动分享,活动将我们从商场里、牌桌上、电子产品中成功拯救出来,将读书变成了一种习惯自觉坚持。

第二,系统填补了知识的空白。

可能因为学文科的缘故,所以我在读书方面长期偏食,阅读的大多是小说、散文等纯文学作品,很少选择理论名著或者史哲等“大部头”书籍,经典之作往往也是蜻蜓点水,没有用心去读,导致现在理论基础知识很薄弱,公文写作水平提高很慢。

其实,读书跟我们吃饭一样,人体需要多种元素,每一样食物都要吃一点。一个人的知识要全面发展,就必须广泛地涉猎各种书籍。

鲁迅有篇文章叫做《三味书屋》,想必大家还记得。三味是哪三味呢?三味书屋塾师寿镜吾的儿子寿洙邻曾解释说:“三味是以三种味道来形象地比喻读书的滋味。读经味如稻粱,读史味如肴馔,读诸子百家味如醯醢(xī hǎi)(醢系肉或鱼剁的酱)。”意思就是说,读经典著作,就像吃米面主食;读文史书籍,就像吃荤素菜肴;读一般普及知识,就像酱醋作料。在古人看来,只有三味调好了,才能得到综合性的知识营养。

的确,广泛阅读,饮食均衡,才能使我们精神的脾胃健康。这样思想才能不偏颇,精神的林木才不会因营养匮乏而枯萎或畸形。  

单位组织的读书活动,不但为我们精心挑选了很多文史哲方面的经典书目,机关还出资为我们购买,这样好的读书条件实在非常难得。经过这段时间读书会活动,矫正了我读书方面挑食偏食的坏毛病,按照赖主任开具的书单,我阅读了一些政治理论名篇、比如《国情备忘录》《社会契约论》,经济方面《国富论》、哲学著作《沉思录》、《道德经》、《中国哲学简史》,史学方面还有《二十四史》、《资治通签》、《中国历代政治得失》等,通过阅读,摄取精神的食粮更加广博而全面,填补了我诸多方面知识的空白,尤其是理论水平有了一定的进步,逻辑思维,整体推敲能力,语言运用和表达能力有了明显提高。

同时,让我特别有感触的一点,就是赖主任在阅读书目的选择上。读书本是自由的、轻松的、愉悦的,然而随着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读什么样的书,怎样读书,都被贴上了功利化的标签。一说读书大家都想立马见效,都会想读书能给我带来什么好处。这也是书店里各种成功法则、励志成才、职场宝典之类的图书广受追捧的原因。一个人如果只有时尚阅读,娱乐阅读,消费阅读,这种阅读实际上已经背离了阅读本身的意义,彻底和实用主义联系了起来。而我们的读书活动格局宏达,所选择的书籍都是在人类历史上大浪淘沙留下的经典作品,这些著作不是现在市场的选择,也不是广告的选择,而是一代又一代人类选择的结果,这些书有别于那些功利性阅读,真正还原了阅读的本真,达到了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提高修养的目的。在这儿,也给赖主任点个赞!

第二,          成倍放大了读书的收获。

萧伯纳说过: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交换后我们每人仍是只有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交换后我们每人有两种思想。在每期的读书会活动中,大家畅所欲言,畅谈自己读书的经验和感悟,围绕读书时遇到的困惑与问题,共同切磋探讨。有时候大家秉持“你非真理,我可反对”的参与精神,对他人的观点,从论点、论据和推理过程进行质疑性思考。这种方式着重成员之间的互动、激荡及深探,最符合读书会的原始精神。大家在交流中引发思考与碰撞,激发更多的求知及阅读欲望,促进了我们的精神成长,给我们带来愉悦。

世无真理, 惟有偏见。其实积极的发言,就是积极的社交。只要不是人格攻击,一个人的任何发言,都是独一无二的绰有成效的社交广告,会为你赢得朋友,甚至人生的机会。在一个公众的讨论场景里,表达出自己的心中所想非常重要,因为你的表达可能会引导你的思维更进一步的完善,而他人也会因你的心中所想而更多的引发思索。这是讨论的最大价值。这也是表达的价值。这更是读书的价值!

一本好书改变人的一生。读书对于生命个体来说,是一种文化滋养,而对于整个社会来说,是一种内在的精神驱动力。

腹有读书气自华。 往小了说,一个人有没有读书,读了多少书,读了什么书,潜移默化的体现在他的气质、风度和和才华里;往大了说,在快节奏的生活时代,在追求经济发展的同时,我们需要这种内在力量的支撑,来调节和平衡个人与社会、生存与生活的压力;往现实说,我们阅读学习才能成长进步,不为这个社会所淘汰;往理想层面说,阅读是培育一个社会良好的道德风尚与精神特质的唯一有效途径。

所以,于公于私我们都要读书。

机关读书会致力于努力开辟年轻的思想阵地,培育健康的文化土壤,这努力不仅提升了我们的思想品格,活跃了机关的文化氛围,也为年轻的我们开辟了一块精神家园。我想,读书会只是开始,爱读书勤读书的良好习惯一定会伴随我们的一生,在此也祝福大家在今后的读书生活中收获更多的快乐,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