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初,市政协组织部分常委和委员沿河而行,寻踪溯源,重点查看了月河、岚河、池河、子午河、汶水河、黄洋河等主要河流的生态环境和开发利用情况,听取了当地政府介绍,了解了沿途产业发展、水电开发、环境保护情况,召开了市直相关部门及视察组成员座谈研讨会,对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现报告如下:
一、全市水资源概况及保护开发情况
我市河流众多,水系发达,境内流域面积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74条,其中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11条,汉江、子午河、汶水河、池河、月河、任河、岚河、旬河、吕河、坝河、南江河等主要河流构成了全市水系网络骨架。全市水资源总量252亿立方米,人均占有量是全国的1.55倍,居全省第一。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469万千瓦,占全省的46.8%,可开发总量315万千瓦。
多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市牢固树立“发展为先,生态为重,民生为本”理念,以实施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示范为契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着力改善河流生态环境,河流生态得到有效保护和恢复。一是水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主要河流水质达到水功能区划要求,汉江出陕断面水质保持在国家地表水Ⅱ类标准;二是绿化造林成效显著,全市森林覆盖率达65%,被命名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10县区中,2个创建成国家生态示范区,4个创建成省级生态县,2个通过省级生态县专家技术评估;三是城乡环境得到综合整治,覆盖市县区的垃圾污水处理体系基本建成,初步实现了垃圾污水集中处理,较大程度改善了污水直排江河现象;四是循环产业大力发展,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清洁、高效、节能、环保的新型产业链初步形成,从源头上减少了对河流的污染;五是建立了江汉水质保护长效管理机制,在全市实行“河长制”,实现了江河沟溪的 “网格化”管理;六是水能资源开发利用效益明显,已实现水电资源开发总量269.75万千瓦,2014年度完成发电量约80亿千瓦时,年创产值24.8亿元;七是依托水资源发展的生态旅游业效益逐年上升,仅今年上半年游客接待量达1642.2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77.11亿元,安康已成为周边游客休闲度假、生态观光的重要旅游目的地。
二、河流生态环境保护和开发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人口的增长和集中居住、工业的快速发展和对水资源需求量的增加,河流生态环境不可避免地遭受了一定影响,这些影响威胁着我们的生存发展环境。从视察情况看,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断流脱水现象严重。目前,汉江干流已建成电站4座,在建2座;支流小水电站210处,其中建成189处,在建21处,小水电站装机总量不足总装机量的25%。电站的拦河蓄水导致下游流量剧减,而本应保证的生态基流,也因大部分电站没有下泄设施、少数有下泄设施的随意开关洞孔等原因,造成下游连最基本的10%的基流量都无法保障,河流断流脱水成为常态。这种现象在岚河、池河、汶水河表现突出,尤以岚河为最。而没有电站建设的月河、黄洋河,也因人口密集、各类生产建设活动过多,造成水土流失,水量剧减,水生态环境功能极度脆弱。还有些河流河道被侵占,行洪断面缩窄,河堤护坡年久失修、破损严重等,防洪能力变弱,如遇强降雨年份,势必造成灾害。
2、水质保护任务艰巨。由于历史原因,我市大多数工业企业都是沿江河而建,目前,汉江沿岸有93家重点污染源企业,这些企业对汉江水质安全构成极大威胁。同时,随着陕南移民搬迁的大规模推进,原来分散的居住模式逐渐被打破,集中安置越来越多,新建的安置点大多因缺乏资金而未建污水处理设施,生活污水直排河沟;还有大量的农家乐、畜禽养殖等生活垃圾直接倾倒路边河边,一遇风雨,刮的、流的到处都是,直接造成水质污染。市县财政配套的21个县级两厂(场)项目,资金缺口巨大,5.4亿元的建设资金中缺口4.6亿,各县都面临着巨大的资金压力,如石泉县城污水处理厂工程缺口的2480万元资金至今无着落;垃圾污水处理设施运营成本高,处理1吨污水的价格高于财政补助和收取的污水处理费用,一些企业为保效益遇检查才开机运转,更有大量的农村集镇生活污染处理工程尚未启动。已建成的污水处理设施还存在收集管网不配套、收集率不高、雨污不能分流等问题。许多河流缺少科学的治理规划,哪段出现问题才治理哪段等等,这些因素直接威胁着水质安全。
3、水环境监管困难多。水环境缺乏统一管理体制,水资源、水污染等分属不同的部门管理,权责交叉,难以统一规划和协调,部门间管理缺乏有效衔接,造成水环境管理的混乱与缺位。如水电站生态放流监管,涉及环保、水保、水资、水电等多个业务,各个部门都在管,却难成合力,难出效果,况且,大多数电站没有安装生态基流下泄实时自动监测设备,生态放流监管只是空谈,少数安装了的也成了应付检查的摆设,根本没起到应有作用。水电属于行业管理,市县水利部门虽曾多次对小水电进行专项治理和整顿,但成效不大,企业对限期整改的事项置之不理,水利部门对小水电管理处于管理没有专门依据、处罚没有强制手段、执行没有强硬措施的尴尬局面。环境监察监测能力也严重不足,与国家标准化建设差距大,市县区没有在线监测中心,污染源企业在线监测设施安装不到位,执法监管人员有限,无法应对点多、线长、面广的监管任务,各乡镇也均未设立水环境管理工作机构,日常监管实难落实。
4、资源开发利用不足。多年来,我市在打响生态旅游这张牌上做了许多工作,但仍不如人意,既比不上周边的十堰、万州、达州,也不如兄弟市汉中、商洛。总体来看,安康旅游发展定位不高,缺少大手笔和统一整体规划,各自为政,理念落后。安康自然风光很多,但分布零散,景区景点间缺少连通,缺少精品,缺乏龙头项目带动,难以形成大气候。加之,大交通虽有很大改善,但贯通内部景区景点的交通条件并不理想,如非自驾游,即便很多本地人也会无所适从。旅游与文化娱乐等多产业融合发展、景区景点历史文化内涵挖掘不够,生态观光、文化演艺、美食特色、旅游产品、娱乐节目、健康养生等整个产业链体系尚未形成,产业经营仅限于最基础的景区游览、门票和住宿餐饮收入支撑维持。
三、河流开发保护的对策建议
河流是安康人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安康境内河流众多,水资源丰富,处理好河流生态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关系,做好河流大文章,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刻不容缓。建议:
1、科学监管小水电站发展。严格控制小水电站发展,组织开展全市流域内水电资源基本情况及其环境承载能力情况调查,摸清家底,分析汇总,制定监管规划。对每处电站的工程特性和生态放流情况分类建档,向社会公示,接受公众监督。尽快对每个电站安装下泄流量在线监控装置,定期监测生态基流下泄情况,对拒不执行下泄要求的企业,加大处罚力度,确保下游的正常生态基流量。建立小水电报废基金,对经济效益低下、危害生态安全的小水电站全面整治,按照工程寿命、技术能力、经济效益等,制定计划逐步废毁,恢复流域自然生态。尽快制定小水电站生态安全管理相关法律法规,依法明确行业部门对小水电站的生产安全、生态安全监管权限和对违规水电站的行政处罚措施。
2、围绕河流开发旅游资源。高起点、高规格做好生态旅游规划定位,改变各自为政、单打独斗的做法,将风采各异、各具特色的景区景点链接起来,连线抱团,集中展示,打造南北两大环线秦巴汉水千里生态画廊。南线以巴山为主,岚河流域为重点,近期可围绕安康-瀛湖-双龙-岚皋-八仙-平利-安康环线,以瀛湖和南宫山为支撑,正阳为大本营,打通八仙与平利的梗阻地带,把黄洋河流域建设成巴山文化与传统农耕文化的园区,加入更多的游客休闲与参与成分;远期可向镇坪方向链接,融入大巴山的神秘色彩;文化挖掘则以盐道、历史名人为主轴,以茶为亮点。北线以秦岭为主,池河流域为重点,凤凰山为补充,围绕安康-池河-宁陕太山-宁陕县城-汶水河-子午河-石泉-后柳熨斗-漩涡-安康环线,将宁陕旅游融入安康整体旅游之中,建设池河旅游通道,开发云雾山、观音山、胭脂坝景区,以胭脂坝为大本营向壕沟链接,再向汶水河、子午河链接;远期还可扩大环线内容,向恒河链接,做精北线旅游;文化挖掘以子午道为灵魂,以池河古县城、饶峰关古战场历史事件为亮点,通过文化包装,使环线富有更多的历史人文内涵。千里画廊的重点是保护生态,以路造廊,廊景结合,也可结合新农村建设和传统民居特点,建设民间建筑艺术长廊。
3、加强流域环境监管治理。建立和完善流域生态保护与利用规划,引进发展项目时,优先考虑生态效益和环境代价,严把环评审批关,坚决杜绝影响和破坏生态的项目和企业落户。理顺水环境保护工作机制,成立市县水上公安综合执法机构,严厉打击破坏河流生态的行为。加强基层执法力量,下延执法工作重心,设置乡镇水环境执法监管机构,构建县镇执法工作纵向到底的网络体系,实现水环境保护从事后处罚向事前管理的转变。以小流域为单位,加强基本农田、水平梯地、植树种草、坡面治理和防洪工程建设,深入开展河道排污、采砂电鱼、小流域治理、农村面源污染治理等专项整治行动,严控河流周边乱采挖乱,开展江河沿线绿化治理,恢复河道自然生态。试行河流水质监测公开制度,面向社会公布水质监测指标,接受公众监督,提高公众参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