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院地合作促进安康发展”调研报告

作者:政协安康市委员会办公室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日期:2016-01-20 08:03

按照市委、市政府、市政协工作要求,市政协教育文化卫生体育委员会、安康学院统战部,围绕“加强院地合作、促进安康发展”主题,通过征文、走访、考察等方式开展了调研活动,受到各方面高度关注和广泛参与,市直相关部门、安康学院各院系、安康青创协会和部分企业积极组织人员撰写文章,12月初组织召开了专题协商会议,大家从不同层次、不同侧面、不同角度阐述了加强合作、促进发展的必要性、重要性和存在问题,就加强合作的途径、方法与措施坦诚建言、献计献策。现提出以下意见和建议

     一、合作现状

  安康学院升本后,确立了“立足秦巴,服务基础教育、服务三农、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办学宗旨,面对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进一步明确了“走地方化、应用型、开放式办学之路,大力开展校地合作、产教结合、协同创新,不断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提升科技创新与社会服务能力,把学院建成有特色、高品质、应用型大学”的办学思想和办学定位,在教学转型、服务发展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1.服务地方的合作互动机制初步形成。安康学院以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和省市共建协议为契机,与地方政府建立了经常性的联络互动会商机制,市委、市政府领导经常到校调研,现场办公解决学院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学院新增设了“合作与发展处”,配备专人负责院地合作工作,先后与十县区及周边地区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与40多家企事业单位签订了78份科技合作协议,与安康高新区、旬阳县工业园区、汉阴县工业园区等签订多项合作协议,进行项目对接,建立起比较密切的合作关系。

2.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工作全面开展。

1)项目合作、协同创新。与地方政府、企业开展合作研究307项,到账科研经费680.2万元。这些科研项目为安康富硒食品、医药化工、生态旅游等主导产业发展和文化事业繁荣发挥了积极作用。

   2)产教结合、顺应需要。一是根据安康主导产业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调整学科专业布局,在巩固和加强传统专业基础上,增设了园林、食品科学与工程、旅游管理、学前教育、材料化学等应用型专业。二是邀请企业行业负责人、专家担任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三是探索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学生在取得学历证书的同时,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实现专业教育与职业能力培养的有效对接,促进职业能力培养。四是双主体联合培养企业需要人才。学校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为企业量身打造人才,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全面对接。

3)围绕产业、开发合作。围绕富硒食品、生态旅游、现代农业、新材料等主导产业,开展科技创新与技术服务。获得省科学技术奖、省农业推广奖15项,累计实现经济效益20多亿元。在蚕桑研究方面:建成了野桑蚕种质资源库,育成了“金丝1号彩色蚕茧”新品种;在茶叶研究方面:与汉水韵公司合作,育成“陕茶1号”茶树新品种;在生态旅游方面:编制完成了《安康大汉江旅游线路产品策划》、《瀛湖旅游发展规划》等;在富硒食品开发方面,开展硒资源普查,绘制安康硒资源分布图,开发一批富硒食品,正在筹备成立硒资源开发利用研究中心。 

4)发挥参谋作用,参与决策服务。参与安康发展规划编制,开展贫困地区教育发展、秦巴山区扶贫与生态建设、城市发展及社会管理等方面研究。开展贫困地区教育发展研究,举办贫困地区教育发展论坛,为地方教育事业发展出谋划策。开展《安康中心城区绿地景观规划》、《安康城市综合交通规划》、《安康高新区发展规划编制》等研究,组建“城市文化研究”团队,服务城市建设发展。

 5)发挥资源优势,繁荣地方文化。建成陕西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地—陕南民间文化研究中心;与安康市方志办、汉滨区档案局合作建成了安康市方志馆,填补了地情文献资料收集空白,开辟了校地合作的新模式;建成了著名书法家陈少默先生纪念馆;汇聚陕南文化名人,打造陕南民间文化研究团队。积极围绕安康地域文化开展陕南民间文艺、民俗方言、旅游文化、文学批评等方面研究,在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紫阳民歌、汉调二黄研究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发挥文化体育优势,服务大众。组织师生送文化到农村、到社区,参与“中国安康汉江龙舟文化节”、“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和“中国南宫山文化旅游节”等大型文化演出活动;参与承办安康市体育运动会、安康市中小学体育运动会等赛事,为繁荣群众文化体育事业做出了贡献。

    二、主要问题

     1. 交流不畅,缺乏有效的信息互通共享机制。各项配套措施不完备,学院与社会、学院内部的信息沟通机制不完善,互动性不强,合作发展激励机制不健全,学院、学者服务社会的潜力尚未得到充分发挥。一是科技服务“对接机制”缺失,科研成果转化的通道不畅,严重制约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推广。二是学院内部、学院之间、校企之间、学院和政府之间协调不够,企业急迫需要的技术服务找不着,学院的专利和技术不知道到哪里去转化。             

2. 重视不够,缺乏院地合作相应的政策支持。一方面,学院因教学任务繁重,投入资源不足,教师对服务地方认识不到位,缺乏内在动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有待提高。另一方面,市委市政府对如何发挥高校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讲得多,做的不够。《安康市十三五规划刚要》,没有提及安康学院、安康职业技术学院,反映出安康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的不完整性。各级各部门对院地合作的认识高度、重视程度不够,缺乏相应完整地支持政策。

 3. 缺乏统筹,协调性不够,合作水平不高。目前安康的院地合作主要渠道是通过业务部门、企业、中小学个体性的与安康学院开展一些项目型合作,缺乏政府协调、资源统筹和项目整合,合作协议多,落地实效少;参与合作的单位多,合作水平效能低,甚至出现一个部门或企业与安康学院签订多个合作协议,大大降低了院地合作水平和实效。

4.政府企业研发投入有限,技术需求不强。从整体上看,安康市仅有的2所普通高等学校---安康学院和安康职业技术学院,科技开发能力弱,安康以小微企业为主,对技术需求度不高,科技创新投入不足。政府投入不足,教学实训结合不够,优势学科不多,在参与地方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方面发挥作用不大,服务社会能力的横向项目和经费不多,科技服务地方、地方支持学院的优势互补不明显。

三、意见建议

1.应把安康高校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之中,实现教育资源的统筹配置、优化配置。要把高等教育发展及院地合作纳入《安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之中。安康学院设本科专业35个,现有教职工745人,其中专任教师520人,副高以上职称教师176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教师358人,有“首席工程师”等“双师型”及行业工程背景教师134人,在校学生12000人,知识分子密集、创新能力活跃。要构建区域完整的职业教育体系,要完成安康职业教育提升工程,就必须把中职、高职高专与陕西省应用技术大学转型试点的安康学院实现体系对接,深度合作,适度扩大安康学院在中职、高职的招生比例,整体提升安康职业技术教育的水平,助推产业转型和升级。

2.应理顺院地合作发展的机制、建立相关体制,实现院地合作共赢。目前,全国地方性大学,大多数都设立了“合作发展处”、“服务地方办公室”等机构,促进学院融入地方、服务地方。与此同时,很多城市,尤其是地级城市,都与本地高校建立起合作发展的机制、体制。建议,尽快组建安康“院地合作工作委员会”,由常务副市长牵头,安康学院、安康职业技术学院、市发改委、科技局、农业局、林业局、教育局、工信局、文广局、旅游局等市直相关部门负责人,共同参与组建“院地合作工作委员会”,每年初和年终召开院地合作推介对接会,制定方向、明确责任、分解任务、总结工作、奖励先进。市政府明确一名副秘书长,专门负责与安康学院联络和对接工作,市政府职能部门、县区和相关企业与安康学院有关院系开展项目对接,共建合作平台,促进深度合作,实现融合发展。每年举办一次或几次“院地合作论坛”或“项目推介对接恳谈会”,围绕科研成果、产业转型和升级的重点,互通信息、对接需求,共商安康发展大计。可创办一份院地合作季刊或《安康学院学报》增刊,交流合作成果,推进合作工作。

3.设立校地合作专项资金项目,共建国家级研发平台和地方发展智库,合作共建智库平台,提升高校对安康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市委、市政府和安康学院主要领导提议建立“安康发展研究院”,要加快进程,尽早开展业务,着力打造安康智库中心。市政府、云南农业大学、安康学院联合组建的“安康富硒茶产业研究院”,已经挂牌,要落实人员、落实经费,务实开展业务工作,云集各方茶产业专家,共谋安康茶产业创新,推进安康富硒茶产业转型升级。把安康学院的两个省级科研平台“陕西省富硒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陕西省富硒食品工程实验室”与“中国(安康)富硒产品研发中心”进行实质性合并,在省级科研平台的基础上,打造“全国富硒产品研发中心、标准中心、检测中心、知名产品集散中心”,让安康学院聘请的富硒产业相关的院士、博士后和科研人员进入“中国(安康)富硒产品研发中心”的科研楼、院士工作站和博士后工作站工作。也可以按照“安康富硒茶产业研究院”的模式实行“第三方”合作,由中国农科院牵头,联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安康学院、安康农科所等单位,共同参与“中国(安康)富硒产品研发中心”的建设和研究工作,力争将其建设成为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富硒产品研发推广和技术创新平台。

4.落实共建协议,将安康学院打造成安康的一张靓丽名片。安康学院是陕西省建设应用性技术大学转型发展首批试点高校,依据陕西省教育厅与安康市人民政府于200911月签订共建安康学院的协议,市政府支持安康学院新校区建设,将市体育运动中心、图书馆及安康大剧院纳入学院新校区的整体规划建设。项目建成后,按照共同建设、共同管理、资源共享的原则运行。目前共建项目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安康市大剧院和图书馆要在安康学院校区以外独立建设。以图书馆为例,安康学院江南校区图书馆1.45万平米,江北校区新建图书馆1.82万平米,总计3.27万平米,安康学院图书馆大约有1/3(即1.1万平米)是可以作为其它用途的,建议把市图书馆与安康学院江北图书馆、汉滨区图书馆与安康学院江南图书馆实行实质性整合,避免重复投资建设,发挥其最大社会效益。将共建协议落实,整合资源,提升安康学院实力,打造其为安康一张名牌,带动安康发展。

5.实行资源共享,着力打造安康人才高地。安康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百名硕博进安康”人才计划推进效果不佳,主要原因,一是整体经济发展层次较低,行业规模不大,吸引优秀人才的动力不足;二是大型企业,尤其是高科技企业少、科研平台少,很难满足高学历、高职称人才学术研究和技术开发所需要的环境条件,事业留人难以实现。实行资源共享,共同引进人才,在此基础上对人才共同使用,使其能人尽其才。制定相应政策,为引进的人才提供相应的保障留住引进人才。安康学院目前已经拥有教授44人,博士30人,在读博士15人,加强院地合作,实行资源共享,共同打造安康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人才高地,是最佳捷径,也是最佳选择,必将为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建设富裕新安康注入强大发展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