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创新我市民营企业人才引进、培养和使用的建议
紫阳县政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民营经济只能壮大、不能弱化,不仅不能‘离场’,而且要走向更加广阔的舞台”。目前,人才短缺严重制约了市、县域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存在问题和短板直接影响民营企业的发展,企业需求呈现“三缺”。一是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缺。民营企业家年龄普遍偏大、知识结构老化、创新能力不足,仅凭个人经验、市场意识和冒险精神,难以适应复杂的现代经济活动和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二是专业技术技能人才缺。民营企业规模偏小,科技含量不高,技术型技能型人才紧缺。三是人才培训培养机制缺。缺少必要的培养土壤和环境,培育人才的机制还不健全,企业依靠自身很难给人才提供成长空间。企业人才存在“三难”。一是引进人才难。近几年,市、县政府加大了高技术人才的引进力度,但引进的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远远不能满足企业发展需求。例如,现在90后的理想工作是“钱多、事少、离家近”,而民营企业能够提供的工作普遍是“钱少、事多、没未来”。相比民营企业上班,他们更愿意去大公司、大城市或是区域中心城市。二是培养人才难。民营企业很少有人才培养规划和经费投入,大多数企业采取师傅带徒弟方式边干边学培训人才,部分企业每年从本县大中专毕业生中招聘一些,主要从事财务和文秘工作。三是留住人才难。企业千方百计招聘、培养的人才,工作两三年有了一定的工作经验后,就纷纷跳槽到大企业、发达地区,或是参加公务员、事业单位招考,造成管理、技术岗位人才断档,这种现状应该说在全市乃至全省都存在,为此建议:
一要建立高效的人才运行机制。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营造更好发展环境 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的意见》等文件,建议由市、县领导牵头,相关部门负责,制定落实好企业帮扶机制和市、县支持、鼓励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政策的基础上,定期专门研究解决民营企业人才短缺等问题。
二要加大柔性引才力度。牵头通过院地合作等方式建立柔性引才机制,着眼于县域优势产业,建立院士工作站、专家工作站,由政府出面打造平台,上门请,签合约,给补贴,供住房,让高端人才进的来,留得住。同时鼓励民营企业与知名高校、科研院所联合设立各类创新平台,积极开展技术创新、产品创新、业态创新、模式创新,实现“高精尖”人才不为所有、但求所用的目标,缓解中高端人才匮乏的问题。
三要引导民营企业建立奖励机制留人观念。加强“田秀才”“土专家”“乡创客”等优秀返乡就业人才宣传表彰力度,激发外出务工劳动力返乡就业的荣誉感。利用政府平台,引进专业的人才测评系统,推行国企招聘民企用的招人用人机制,在招聘前与民企进行对接,根据民企用人需求进行定向招聘与选拔,民企与政府签订人才使用合同,委派到县内民营企业任职,但编制在国企,根在国企,使委派到民企的人才有归宿感,民企在使用过程中要让他们享受国企同等或更高的待遇,使他们有成就感和获得感,切实为民营企业提供人才保障。同时,参考沿海人才吸引政策,努力提升薪资和福利保障水平,创造更多有利于本土人才成长进步的高薪岗位、高管岗位,通过员工持股、参与企业决策等方式增强主人翁意识,构建企业和员工命运共同体。
四要出台企业人才培训优惠激励政策。对市、县级“龙头企业+政府推动+培训基地+贫困户”的模式进行完善升级,推广到县内所有民营企业。通过实施“三包两免一补两稳”等优惠政策,与县内民企对接,提高师傅带徒弟的成本补贴和奖励机制,实行定额补助,定单培训、定向就业,为市、县经济发展构建强大的人才造血功能。